【新华悦听】从一支钢笔走进狄更斯的世界
2025-04-16 14:38: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悦听,值得一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品读人臧天翊,今天向您推荐的是克莱尔·托玛琳的《狄更斯传》。
我是一只普通的钢笔,从被制造出来的那天起,我便在历史的纸张上游走,见证无数人的悲欢离合,有人用我签下生死攸关的判决,有人用我写下情书寄托爱意。
直到那一天,一只陌生的手捡起我,将我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一个12岁的男孩,由此我落入了查尔斯狄更斯的掌心,也随他一起走进一个波诡云谲的世界。
我诞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蒸汽机推动列车穿越乡野,珍妮纺纱机解放了大量工人的双手,而财富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伦敦街头,贵族和银行家们步履从容,而在街角,赤脚的孩子蜷缩着,饥饿的母亲抱着婴儿在教堂的门口乞求施舍。
狄更斯是个爱观察的孩子,他的目光不仅落在华丽的商铺,还会在人群散去后,望向趴在地上捡面包碎的孩子,看到挑水工在晨光下踉跄前行。
12岁时,狄更斯原本渴望成为绅士过上体面的生活,然而父亲因债务入狱,渴望母爱的他被母亲送进鞋油厂,工厂阴暗潮湿,每天10小时他都在贴标签,手指被化学物质腐蚀,他的工友,甚至是一些连名字都不会写的孩子。他瘫在昏暗的窗前,看着泰晤士河上的雾气,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世界并没有为每个人准备出路。
某个夜晚,他的指尖触碰到了我,我是他仅存的一点体面,是他不愿向现实低头的最后证明,他在废纸上练字,把愤怒不甘和痛苦藏进笔画里,他无法改变命运,但至少在书写的瞬间,他还是故事讲述的主人。
幸运的是,他没有永远困在那个冬天,父亲出狱后,他重返学校,然而短暂的童工生涯,成了他一生都抹不去的伤痕。
离开鞋油厂后,他在律师事务所做过职员,在法庭里当过速记员,在一次次记录证词整理文件的过程中,他锤炼着精准捕捉的语言能力,也逐渐窥见了社会的真实面貌,他看着那些衣着光鲜的律师滔滔不绝的辩护,他听到穷人站在被告席上语无伦次的为自己辩解,却换来一纸冷冰冰的判决。他开始明白,法律和规则未必能代表公平正义,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就像当年的自己,被无情的推向深渊,他不甘心只做一个旁观者,他想让那些沉默的声音被听见。
但真正的转折是他握紧了我这支钢笔,开始书写,他开始在纸上勾勒一个个故事,创造一个个人物,那些受尽折磨的孩子、被践踏的尊严、在法庭里崩溃的母亲,他写下一个又一个片段,不知疲倦地记录,他知道自己可能无法改变命运,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文字会有一天改变世界。
他写流浪的孤儿,写贫穷的童工、写囚犯、写被社会抛弃的普通人,他让奥利弗崔斯特在黑暗中挣扎,让大卫科波菲尔在磨难中寻找希望,让匹克威克先生用幽默讽刺世界,他的文字不只是故事,而是控诉是呐喊,渐渐的他的小说一部接一部出版,他的名字逐渐传遍伦敦的大街小巷,人们在报纸上读他的连载,在剧院里欣赏他笔下的世界,他不再是那个鞋油厂里贴标签的孩子,而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作家。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读《狄更斯传》?因为你会发现,狄更斯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大文豪,他的一生是一个普通人寻找命运出口的缩影。
我是狄更斯的钢笔,我陪他记录那些在命运洪流中挣扎的人,也陪他在夜深人静时,将无法言说的痛苦化作文字。而你的钢笔是什么?无论它是什么,它都在诉说着你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被一页一页的书写下去。
《狄更斯传》
[英]克莱尔·托玛琳 著,贾懿 译 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狄更斯传》不仅着墨于狄更斯的文学成就,更侧重于撷取生动故事展现不同于被大众标签化的、置于世俗环境下的狄更斯之另一面,帮助读者认识“狄更斯之所以成为狄更斯”的性格因素、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