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阅读深处——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谈全民阅读-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17 10:45:48
来源:人民政协报

走进阅读深处——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谈全民阅读

字体:

编者按

  春暖花开,书香致远。在当今时代,文化要繁荣、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都离不开读书带来的文化沉淀和精神力量。当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如何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拓展阅读的深度广度,成为社会发展的“大题目”。

  “当今社会,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当然是大问题,全民阅读更是社会发展的大题目。”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长年致力于全民阅读推广与实践,其新书《寻觅书香:聂震宁阅读新论》更是收录了他最新的感悟与思考。在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聂震宁带我们走进阅读深处,寻觅书香,体悟阅读之美、阅读之乐。

  寻觅书香

  “大题小作”,是聂震宁为《寻觅书香:聂震宁阅读新论》贴的标签。

  “这本书写的大都是小文章。为什么?道理当然很简单,天底下,越是大题目,越要从细处入手。”在聂震宁看来,全民阅读的题目越大,越要从可行易行之处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让更多的人明白读书的好处、感觉到阅读的好处,养成阅读的习惯、爱上阅读。这是我们开展全民阅读应该有的思路和思想准备。

  翻开书页,《我们为什么要阅读》《阅读力决定学习力》《去书店买书意味着什么》……书中一篇篇有关阅读“具体事情”的“小文章”,展现着聂震宁对阅读和文化的深厚情感。

  “阅读能让人们听圣贤指点,与智者对话,于静夜闻书香,以慢生活酿思想,在无边书海里陶情冶趣,开阔胸襟。读书如品茗,滋味在其中,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读以致乐。”这是聂震宁对于“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的最新思考。

  “读以致知是人类阅读的原动力,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无论何时只要遇到所不了解的、感到新奇的事物,内心都会有一种阅读的冲动。读以致用则是人类谋求发展的阅读动力,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人类要生存发展,需要通过阅读学习来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读以修为是一种追求完美的人格升华,诚如‘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以致乐在我看来堪称全民阅读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当人们将阅读视为一件终身快乐的事情,并使之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时,阅读的价值得到最为充分的彰显。”聂震宁娓娓道来,深入剖析自己的见解。

  读书与写作

  每天清晨五六点,天刚蒙蒙亮,一盏灯、一杯茶、一本书或一台电脑,勾勒着聂震宁雷打不动的读书或写作的场景。

  “我喜欢读书,年轻时我随时随地都能捧起书来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清晨成为我专属的阅读时光。”聂震宁说道,“可能因为我青少年时代有过失学的经历,总想用读书来弥补我不够完整的教育经历,追回我的青春。”翻阅他2023年创作出版的《书生行》,在这本将阅读理念灌注于文学创作的长篇小说中,可窥见20世纪中期老师带领他如何在图书馆认真读书的情景。

  在闲暇时间,阅读那些未曾涉足的经典著作,或重新品味曾经读过的经典,是聂震宁读书生活的一部分。而更多的,则是为了写作的阅读。最近,他刚刚写完一部20多万字的有关邹韬奋先生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聂震宁将邹韬奋的作品及与其有关著作反复研读,并在写作中不断深化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在聂震宁的阅读与写作生涯中,在政协的读书与写作,于他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是连续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整整15年,但对我而言,这段经历的价值又不止15年。”聂震宁回顾道,“在充满浓郁书香的政协大家庭中,汇聚了众多饱学之士,无论是会议交流还是日常思想碰撞,都在他们身上汲取了无尽的智慧,受益匪浅。”令聂震宁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政协委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的氛围极为浓厚。比如有委员首次提出设立国家读书日的建议,这一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想法,带给他极大的鼓舞和启发。此后,他见证并参与了阅读活动从星星之火到如火如荼地发展。

  《舍不得读完的书》《阅读的艺术》……一本本阅读随笔集的出版,凝结着他在政协平台上的阅读哲思。“15年政协履职,一生政协情缘,我收获满满,阅读与写作已然是我生命中的‘不可或缺’。”聂震宁感慨地说道。

  数字时代的阅读

  从加强优秀出版物供给到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从建设农家书屋到城市书房创新,从开展亲子阅读到实施中小学生读书行动,从提倡纸质阅读到适应数字化阅读……如今,全民阅读已逐渐发展为社会趋势,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热爱读书的人涌现出来,成为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与引领者,共同营造出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阅读带来诸多新变化,它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整合创造出大量新内容。在聂震宁看来,“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人工智能的兴起与介入并不意味着它对传统出版行业的全面冲击与替代,相反两者更多地呈现一种深度融合和共生的‘互文’关系,共同构建全新的阅读生态。”

  如何在数字时代更好地阅读?早在聂震宁2017年出版的《阅读力》一书的封面上,就醒目地印刻着“忙时读屏,闲时读书”八个大字。“这是我的阅读主张,现在仍不觉过时,想要引导人们在忙碌时可以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快速阅读,闲暇时则非常有必要完整地读一本书。”聂震宁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使用,趣味性不断增强的碎片化阅读能让人们在短暂的闲暇中迅速获取丰富的知识与信息,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毕竟并非所有知识都需要系统深入学习。但享受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仍然不可忘记读整本书籍的重要性,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智慧,是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坚实支撑。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能够拥有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这无疑是当代人的幸运。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消费和享受这些阅读载体所带来的便利,应追求更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从阅读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与力量。”聂震宁语重心长地说。

  如今,走上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岗位的聂震宁,依然用脚步丈量着全民阅读的每个角落。他热情高涨地谈着近期的规划: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委员会正在积极筹备“百社千校万里行”大型公益阅读活动,旨在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聂震宁介绍道:“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阅读内容的深度挖掘、阅读方式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深化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启迪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记者 张丽)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