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悦听】《城南旧事》:值得一再阅读的文学经典
2025-04-18 10:36: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悦听,值得一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品读人祖珍妮。
此刻您听到的,是1930年代北平城南的日常交响:磨剪子的吆喝、冰糖葫芦的叫卖、学堂下课的钟声……这些声音,都被一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永远封存在了《城南旧事》的书页间。
上世纪30年代,北京这座做了几百年都城的城市,已不是中国的首都。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把首都迁往南京,北京改名为北平。此时,脱去政治“外套”的北平,一下子冷清下来,但它独有的文化气度和闲适的生活,却凸显出来。在7岁的英子眼里,这时候的北平城南更像一座巨大的游乐场,惠安馆墙根的蚂蚁会排队写诗;宋妈围裙上的补丁会变魔术!前兜掏出炒铁蚕豆,后兜摸出彩绳扎头花,最神奇的是她每月去邮局寄的“银月亮”。后墙根的草丛藏着宝藏!那个厚嘴唇叔叔的口袋像机器猫的百宝袋,能掏出玻璃球、彩线团,还有会转的铁青蛙。大人们说他是小偷,可他会用狗尾巴草编戒指,下雨天当伞的大荷叶比油纸伞还漂亮。那天警察来抓人时,小英子握紧的玻璃珠突然发烫,把“好人”与“坏人”的界限熔成了模糊的雾气。现在的孩子是否也曾在某个瞬间,发现世界不是非黑非白的图画本?
有人说《城南旧事》就如同散落在时光里的瓷片:孩童拾起时只见釉彩斑斓,成人拼合后方现裂痕深处的时代面容。可还记得英子偷戴妈妈金镯子时的心跳吗?何尝不像我们第一次偷偷试穿妈妈高跟鞋的紧张?或许因为童年从来不是某个时代的专属品,即使每个时代的童年都穿着不同的外衣,但这些记忆像散落的玻璃珠,在不同时代的阳光里折射出相同的光斑。——它可能是你办公桌上的多肉盆栽,是孩子藏在枕头下的奥特曼卡,是老家窗台上半片残存的窗花。
愿我们都能在心里住着那个系着红头绳的小英子,在城南的斜阳里,永远好奇地张望着世界。
《城南旧事》
林海音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成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地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