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有這樣一群金融大鱷。她們買黃金就像買白菜,被稱為“影響全球黃金市場的一支生力軍”,她們因此在年初華麗地登上了《華爾街日報》;然后她們四處看房,抄底海外房地產;再然后她們竟然還殺入虛無縹緲的比特幣世界……是的,她們就是“中國大媽”(dama),大媽們無意置身于江湖,但江湖上卻早已有了她們的傳說。
“大媽”是這一年里最忙碌的人,也成為這一年理財市場的參考標準。你是否跑贏了“大媽”們?
江湖上流傳得最廣泛的故事是,陳女士今年4月在一家金店購買了20公斤投資金條,當時的價格為289.8元/克,而現在投資金條的基礎價已跌破230元/克,加上手續費,陳女士累計浮虧98萬元。
今年以來黃金跌幅超過27%,創下20年最大年跌幅。中國大媽們也想不明白,金價只漲不跌的神話為何會在今年破滅。
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大媽們琢磨著等到黃金再跌時再買點投資金條,“金條可以傳給我兒子,實在不行回頭把金條都打成金飾也夠佩戴一輩子了。”
●點評:“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每每談到比特幣,張帥就滔滔不絕。他最早的一筆投資是在今年4月份。“當時比特幣還不到100美元”,幾個星期后,比特幣就飆高至266美元的歷史高位。“大概賺了七八萬吧。”
張帥6月份接觸到了一個嶄新的比特幣投資平臺GBL,于是將一部分錢放入其中。剛開始賺了20多萬,最后因GBL破產老板卷款潛逃虧了6萬多。
比特幣很快在11月份就出現了瘋狂式的增長,半個月就從200多美元漲到了1100美元左右的高位,投資者蜂擁而至。也正是這股“比特瘋”,讓張帥再度贏利,“這一輪,我的投資大約翻了20倍。”
不過,好景不長。12月5日,央行下文嚴控比特幣風險,讓中國的比特幣一路狂跌了將近7成,不少在高位進入的投資者至今被套牢。“雖然我還是有的掙,但利潤卻縮水的厲害。”張帥說,“這一年,比特幣投資總共掙了四五十萬。”
●點評:心臟功能不強大,千萬別碰它。

“折騰了一年,收益卻是-12%。”
年初,老刀攜10萬元,準備借著春節前股市連漲的勢頭好好打個翻身仗,把近幾年股市損失補回來。哪料想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春節長假結束后,滬深股市就持續下跌,上證綜指從春節長假前的2432.40點一路跌至“五一”前的2177.91點。老刀重倉買入的民生銀行在春節前就已收獲100%的漲幅。“既然沒趕上第一波,那就抓住第二波賺錢機會唄!誰想到成了高位接棒的。”看到貴州茅臺連續反彈后,老刀終于下定決心換股。結果可想而知,貴州茅臺從4月初到5月底的強勁反彈只是回光返照。
上半年的股市打得老刀有點蒙,但卻讓他明白一個道理:炒股必需跟著政策走才能賺錢。于是,老刀開始馳騁于各種概念股,雖然因為步調總是慢半拍,收獲不顯著,但總算抹平了上半年的損失。如果不是光大證券“烏龍指”的出現,至少現在能有一些正收益。可折騰了一年,收益卻是-12%,關鍵是感覺“心太累了”。
●點評:中國股民都在呼喚“中國大媽”。

今年,在互聯網金融風起云涌的大背景下,理財產品恐怕要數各種“寶”惹人顯眼了。今年6月,余額寶橫空出世,不僅引領了互聯網企業推理財產品的興致,也讓都市理財小白們的存款利息有了長進。
“我不僅會把自己的零錢存入余額寶,還向朋友推薦,很方便。”趙蕊高興地曬著自己的余額寶,“我的收益可是戰勝了北京市84%的人呢。” 在趙蕊的余額寶賬戶中,會保持大約有1萬元左右的資金,而這1萬元每天都會給她帶來1.5元左右的收益,“放在里面一個多月就能有50多元的進賬,這本來就是零錢,放銀行就太不值了。”
數據顯示,余額寶上線18天,就擁有了250萬用戶、60億的規模,而現在余額寶每天還在保持數億元的資金流入。實際上,今年類“余額寶”產品層出不窮。比如東方財富網的活期寶、金融界的盈利寶、百度與華夏基金合作推出百度百發,紛紛攪局理財市場。
●點評:搶走了銀行最低成本的資金。

“我這一年的收益率大約能夠達到5%以上。投資了一年,我們三口之家一次歐洲旅行的錢是掙出來了。”李佳笑著分享著自己的投資心得:從不買3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而是在收益率高的時候,盡可能買期限長的。
銀行理財產品雖然是較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今年的收益率卻出現了極大的波動。今年3月份,銀監會頒布“8號文”,明令銀行控制“非標”理財產品的數量,嚴控風險。這讓原本約在5%左右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驟然下降,一些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甚至只有2%到3%。但是6月底銀行“錢荒”事件,卻讓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峰回路轉,一度高漲至7%以上。而如今恰逢年底,銀行“缺錢”的狀態依舊驅使著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再度飆高。
銀行日子不好過,卻“造福”了百姓的理財錢袋。李佳說,自己也抓住了銀行“錢荒”的機會,在年底時再度購進6.5%一年期的銀行理財產品,“這大約能讓我進賬11萬元吧,到期看這么一筆錢進賬,感覺特爽。”
●點評:買理財也得看產品投資的結構。

“幸虧年初一咬牙買了房,不然我這一年都白干。”在北京某國企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80后”張女士迫不及待地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她今年做的最不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年初“國五條”執行前買了一套房子,“臨近年底,我向中介咨詢價格,我那套房的稅錢已經賺出來了,接近10%。”
張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前后,北京樓市急速上漲,去年還準備在南三環附近買一套小戶型,春節回來后就只能買一套五環左右的小戶型了,“當時又正趕上要出臺新的稅收政策,二手房交易的個稅要大幅提高,如果這次再不出手,也許就再也買不起房子了。”
“在網上看到專家說,房產稅推開后,房價就不會瘋漲了,甚至可能下跌,但目前來看,房子還是白領們保值增值的最好途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一年工資加各項福利收入也有近10萬元,但在她看來,“再怎么賺,也趕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
●點評:一聲嘆息……

一年盈利90萬的“恰哥”,《孫子兵法》看過20多遍。
1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2點59分(北京時間),即將結束交易的白銀1312合約出現異常價格,瞬間上沖了100點。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卻被遠在泰國的“恰哥”抓住了,并順利賺了3萬元。今年以來,“恰哥”的盈利將近90萬,而且,80%的利潤來源于10%的交易。
“恰哥”說,自己不關注品種,只關心“價格”。只要瞬間出現價格錯配,他一定第一個沖進去尋找機會。比如今年11月18日,鄭州交易所的新品種粳稻期貨合約首日掛牌交易,僅僅集合競價過了5分鐘,“恰哥”就抓住了粳稻1403合約與1405合約瞬間的價格錯配機會,盈利7萬元。當然,也有失手的時候,極端時候也能一次賠上幾萬塊錢。
“從收益率上看,我不是最高的,但資金回撤方面控制的比較好。”恰哥說,《孫子兵法》自己看過20多遍,在期貨市場里賺錢的關鍵全在那里面。“我現在的交易方法,是捕捉市場中非理性的交易行為,不參與多、空任何一方,做投機中的投機,待敵可勝之時再出手。”
●點評:猛賺狠賠,期貨市場絕對不是可以順利“撿錢”的地兒。

“9月底滬市1天期收益率高達57%,跟中了彩票一樣。”
2013年12月的一天,在滬深兩市上市的一天期國債逆回購,最高收益率分別達到了17.2%和16.003%。這一天,職業投資者李群把自己股票賬戶上的閑錢拿出去“放貸”了。“16%、17%那是當天的最高收益,咱一般抓不到最高點。你看,我的成交記錄是14.763%,也就是說,10萬塊錢今年的年化收益率是14.763%,1天可以賺到40塊。”
原先李群股票賬戶上的閑錢,常年享受的是0.35%的銀行活期存款利率。一次偶然的機會,李群知道了在滬深交易所,還有“國債逆回購”這個交易品種,它分1天、3天、7天、14天、28天等多個品種。李群說,做國債逆回購,相當于把自己的錢借給市場上急需用錢的機構們。利率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最常見的一天期利率多在3%到4%。而每到月末、季末、年末資金吃緊,利率就會直線上升。“如果超過8%,我的心里就特別舒坦。像今年9月底,滬市1天期國債逆回購收益率高達57%,那感覺就跟中了彩票一樣!”
●點評:有閑錢的同志們趕緊“放貸”吧!

“15%以上的收益率都不靠譜。”
P2P是個人借貸的一種,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一個網絡或實體平臺,將有錢的人和有資金需求的人連接起來,一方面可以讓有富裕資金的人獲得不錯的貸款收益,也讓有需求的人得以更快地獲得資金。
“最初是一個閨蜜在做P2P投資,收益很不錯,所以我就想試試。”廣州專職媽媽陳穎拒絕了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轉而用5萬元試水P2P。令她驚喜的是,半年后的10月份,產品到期,真的得到了年化11%的收益率。“這讓我信心倍增,過完國慶節,我又拿了10萬元買了9個月的P2P理財,但這次我可擔心壞了。”陳穎說,剛剛買完,就曝出P2P平臺卷款潛逃的消息。
事實上,P2P的風險確實不容忽視。初步統計,從2013年4月至今,已經有超過40家P2P平臺陷入危機,并在10月份集中爆發。在曝出危機的平臺中,多數上線不超過1個月。
“投資P2P不能太貪心,一要選擇知名的大平臺,二不能只看高收益。”陳穎表示,一些平臺給出15%以上的收益率,但她認為“還是保守點好”。
●點評:投資P2P不能太貪心,還是保守點好。

昌九生化的融資客們,顯然已經成為2013年融資融券市場上的最極端案例。從11月4日至13日,因重組預期破滅,昌九生化連續收出了7個跌停板。這對融資做多的投資者們來說,簡直是遭遇“滅頂之災”。
目前,融資昌九生化的投資者們還在艱苦地維權。來自長沙的魏晨(化名),便是其中之一。在11月12日,昌九生化第六個跌停板之際,魏晨把自己融資買入的昌九生化全部賣掉了。但在償還了融資資金之后,他的證券賬戶僅剩下了447元,浮動虧損143.52萬元,虧損比例達到了99.97%。而在兩融市場,昌九生化僅僅是一個縮影。
但在市場的另一邊,兩融市場則迎來了大發展。今年4月,多家券商將兩融最新門檻調整為客戶資產10萬元、開戶滿6個月。兩融門檻的大幅降低,一下子提高了這個市場的交易活躍度。數據顯示,在不到一年時間里,融資融券客戶數量從年初的100萬戶,已經達到了最新的249萬戶,市場規模達到3000億元。
●點評:“借錢炒股”,聽起來很美,但如果風險管理不佳,那就是血本無歸。
Copyright ? 2000 - 2013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