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深一度丨从“引活水”到“强保障”——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02 21:57:59
来源:新华社

财经深一度丨从“引活水”到“强保障”——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字体:

  当下,全国处处涌动着春耕的热潮。农民们抢农时、忙农事,金融助“农”也正当时。

  在吉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提早谋划,开展“兴春筑基”行动,去年10月以来累计投放贷款超259亿元,聚焦粮食收购、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农资储备等重要领域,为吉林省春耕备耕各领域各环节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

  春忙图。新华社发(邓和平摄)

  截至2025年3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行支持今年春耕备耕累计投放贷款1447.9亿元。其中,2024至2025年度化肥储备贷款77.01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等耕地提质增效项目的农地类贷款1046.9亿元;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323.99亿元,以支持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助力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科技项目。

  金融服务农业发展,不仅有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也有期货市场助力农业稳收增产。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棉花期货已成为棉农们稳定收入、抵御风险的重要工具。

  据了解,郑州商品交易所已在新疆设立了12个棉花期货交割库,便利新疆棉花在期货市场实现保值和销售。2024年郑商所通过棉花期货仓单买断式回购业务,为企业提供融资12.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棉花“保险+期货”,郑商所累计为新疆56万亩棉花、2.5万户棉农提供了价格风险保障。

  近年来,以小投入撬动大保障的“保险+期货”模式,为不少农业产业主体提供了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

  “保险+期货”模式将“保险”这种人们熟悉的金融工具,同“期货”这个专业性强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相结合,利用期货市场对价格风险进行转移。

  2015年“保险+期货”试点首次推出,目前已迈入第10个年头。10年间,“保险+期货”将保险行业的承保理赔功能和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相结合,在保障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

  从“引活水”到“强保障”,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农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记者刘羽佳)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