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十條”表明了中央對保險業的重視。保險業應當抓住機遇,革除弊端,回歸根本,借新“國十條”浴火重生。不論是從產業地位看,還是從消費者心中的形象看,保險業都有很大提升改進空間。
國務院對保險服務業發展提出明確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
新版“國十條”是對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的全方位落實,包括加快發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積極發展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保險、物流保險,探索演藝、會展責任險等新興保險業務等
新版“國十條”明確,深入推進保險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改革。加快完善保險市場體系,支持設立區域性和專業性保險公司,發展信用保險專業機構,規范保險公司并購重組。
新版“國十條”首次明晰險資可涉足投資領域,鼓勵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并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
新版“國十條”鼓勵中資保險公司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為我國海外企業提供風險保障。支持中資保險公司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多種渠道進入海外市場。努力擴大保險服務出口。引導外資保險公司將先進經驗和技術植入中國市場
新版“國十條”清楚寫道,要“加強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用地保障”,落實和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這對于積極參與養老健康產業的險資而言,無疑是錦上添花。
新版“國十條”將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通過保險推進產業升級,運用保險機制創新公共服務,深化保險業改革開放。有效保險保障制度的建立,將風險防控端口前移,減緩災難帶來的苦難和損失。
李大霄8月13日晚間發布微博點評稱,國務院發布保險業新國十條,國務院以‘頂層設計’的形式,明確保險行業在經濟社會中地位,將極大推動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并大大促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協調發展,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的機構投資者作用,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這是一個重要利好消息。
新版“國十條”是對7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全方位落實。包括加快發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積極發展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瑾認為,“國十條”在最為關注的巨災險建設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早在2012年汶川地震后,保監會已經制訂出相應的巨災險方案,但不同于其他險種,巨災險需要政府部門政策上的支持,因此遲遲未能落地。
現在非常明確的政策就是政府與市場相結合,尤其是要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而商業保險正好是市場化的機制,這樣一個機制對以前發揮的作用應該說是比較大的。希望這次保險業借助新的國十條能夠有比較快的發展,在保險業發展的同時也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庹國柱表示,新“國十條”最大的作用是鼓勵保險公司利用好投資資源,把握好投資方向。“只有保險公司保持更好的盈利性,才能有更多的讓利空間,這對于老百姓而言將是一件好事。”庹國柱同時表示,目前我國保險投資急需解決的是專業人才與投資經驗的匱乏,盡可能地開放險資投資渠道與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保險工作的選擇權。
新“國十條”比“國十條”實了許多,業內人士普遍將其視為保險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政策紅利”。
拓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范圍。鼓勵中資保險公司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為我國海外企業提供風險保障。
鼓勵保險資金采取多種方式,支持新型城鎮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等,支持股票、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
新“國十條”的推出,將使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一重保險:拓寬與民生相關的保險的深度和密度。二重保險:“新國十條”加上滬港通,扭轉保險股A股同H股倒掛。
“新國十條”出臺使得保險業在養老、健康、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釋放出全新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