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医院完成首例关节镜辅助下摘除腰椎间盘髓核 病人三天出院-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03 17:56:38
来源:新华网

天坛医院完成首例关节镜辅助下摘除腰椎间盘髓核 病人三天出院

字体:

近日,北京天坛医院骨科脊柱团队成功开展首例关节镜辅助下单孔脊柱内镜(AUSS)手术,顺利为一名饱受腰腿痛困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租车司机实施微创髓核摘除手术,解除了神经根的压迫。

这是该院骨科脊柱团队继开展椎间孔镜手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后,完成的又一项脊柱微创新技术,标志着该院脊柱微创诊疗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45岁的陈先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由于常年久坐开车习惯,腰腿痛的症状反复间断发作,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2年多了,出于对传统“开大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案的忌惮,一直通过保守治疗方案缓解疼痛,病情一直反复。最近,陈先生的症状突发频繁且较以前明显加重,腰部疼痛难忍且出现侧弯,严重时根本直不起腰来,同时左下肢出现了剧烈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的症状,有时候甚至行走都非常困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行动和生活。

饱受病痛折磨的陈先生先后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病情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一个月前,他来到北京天坛医院骨科就诊。骨科朱迪主任医师接诊后,通过详细问诊和查体后,为其开具了相关检查。

腰椎MRI结果显示,陈先生的第4节腰椎和第5节腰椎的椎间盘突出严重,且髓核向椎管内脱垂,已经压迫到了神经根,需手术治疗。入院前,陈先生依旧非常担心:有没有不开大刀,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式呢?

针对陈先生的病情,骨科刘宝戈主任在查房后组织脊柱团队进行了病例分析和术前讨论,最终决定按照“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治疗理念,可以采用新型的关节镜辅助下单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

“这种手术方式既有椎间孔镜软组织损伤小的微创优势,又兼备了双通道内镜手术操作灵活、减压效率高的特点。”刘宝戈主任介绍,“这样可以让患者更早地下地活动,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完善术前准备后,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大力配合下,由骨科朱迪主任医师、王磊主任医师主刀 ,短短1个小时左右便顺利为陈先生摘除了压迫神经根的腰椎间盘髓核。手术全程在内镜的清晰、放大视野监视下完成,手术部位的切口仅有1.5厘米大小,实现了少出血、少剥离、高效率的预期效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腰痛及下肢症状即刻得到明显缓解,第二天便能下床活动,术前的不适症状几乎完全消失。仅三天时间,便顺利出院。

据朱迪医生介绍随着我国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一大健康难题。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疾病尤为常见,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痛苦。

临床上,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脊柱疾病,手术往往是“最后选择”。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脊柱内镜技术、脊柱显微镜技术为代表的脊柱微创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技术对脊柱椎旁肌肉损伤较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完整的脊柱结构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势。随着治疗理念、手术技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脊柱微创技术在国内已成蓬勃发展态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 朱迪)

【纠错】 【责任编辑:王钰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