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剛認為是售樓處出賣了他的信息
2013年3月,李剛購買了中海明珠的房子并留下了他的姓名以及聯系方式。
第一次被電話騷擾是2013年的11月份,12月,次數增長到了3個,2014年3月,李剛每天可以接到的電話數量是10個。數字的變化讓李剛意識到自己的信息可能是被販賣了。
憤怒的李剛不堪忍受裝修公司電話的騷擾,就給中海明珠售樓處打電話討要說法。 李剛認為是售樓處出賣了他的信息。否則,那些裝修公司怎么可能知道他的信息和中海業主的身份呢?
李剛困惑了,"如果不是售樓處,那是誰偷走了我的信息?"。 【詳細】
每條6元錢買下了500余條中海業主的信息
為了進一步核實名單的真實性,記者按照名單上提供的聯系方式撥通了一名業主的電話。
"請問您是中海的業主李先生嗎?我們這邊是億佰裝修公司的……" "沒空!不需要!說了很多次了!不需要!" 記者被中海業主粗暴的掛斷電話對售樓員說:"確認完畢!確實是中海業主的信息!"
隨后,記者為了取證以每條5元錢的價格買下了500余條中海業主的信息。 至此,記者徹底揭開了中海地產出售業主信息的黑幕,記者仔細的翻閱了這份"沉甸甸"的業主信息,發現李剛的個人信息赫然在列。【詳細】
販賣個人信息獲利巨大,甚至嚴重危害社會治安
沈陽警方稱,買賣公民信息是違法犯罪行為。《刑法修正案》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沈陽市公安局一名王姓警官表示:"買賣信息之所以得不到有效的整治是因為違法成本不是很高,這是違法者鋌而走險的主要原因。販賣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獲利巨大,有的甚至嚴重危害社會治安,比如有人利用泄露的個人信息綁架勒索。但'情節嚴重的',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詳細】
莫比國際開盤七年仍未建成 業主損失3600萬
沈陽一環腹地,鐵西十字金廊核心,興華街銀帶之上,一派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而"雄踞"于此的莫比國際,卻由于開發商資金鏈斷裂成了"爛尾樓",在套牢近百名業主的同時,化身為城市高速發展過程中一道的"瘡疤"。
莫比國際,前身為萬和酈景,2007年11月開盤,2011年更名。在沈陽市房產局登記的信息表明,該項目共有兩部分組成:住宅和商業,開發商為沈陽萬和順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而自2009年起,該項目的施工就一直處于緩慢進行的狀態,到2012年已處于完全停工狀態。【詳細】
新漢城入住五年問題多 房證沒著落、煤氣未開栓
“新漢城這房子就倆字,糟心!買了這么多年一沒房證,二沒煤氣,電梯三天兩頭的故障。找了開發商多少次了,就是沒人管。你們說,可咋整?”2014年3月10日,家住皇姑區塔灣街新漢城小區的劉欣(應采訪人要求,隱去真實姓名)撥打本網維權熱線求助。
據劉欣介紹,從2012年開始,她多次跟小區其他業主一起找到開發商——百田地產要說法,但開發商的態度一直不明朗,房證也是一拖再拖。后來業主們也曾到市、區兩級信訪局上訪,沒有任何回音。【詳細】
沈陽渾南生態園開盤十年 高層長期停工多層無房證
2004年,金大娘位于皇姑區的老房子拆遷。金大娘一家來到當時還算是沈陽郊區的東陵區(渾南新區)挑選房子,并最終在渾南生態園小區購買了兩套商品房。
“當時我們也不懂,覺得挺便宜的就買了兩套房子。一套是現在住的這個多層,100平米。另一套是對面那個高層,小復式的,準備給兒子結婚用。”金大娘說。“十年過去了,現在住著這套房子,房證一直沒著落,賣也不能賣,雖然不耽誤住,但是心里一直不踏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