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思鄉、筑夢、奮進:“打工文學之花”在珠三角綻放

2015年05月01日 16:04:4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廣州5月1日電(記者王攀)在五一勞動節來臨之際,43歲的譚旭日正在籌備出版第三本文集。在這部準備命名為《村莊詞典》的散文集里,他寫到了故鄉雪的味道、熟悉的食物與父老鄉親,而與之伴隨的,是南方四季不變的蔥綠、轟鳴的機器、奔馳的貨車以及工廠大門外人潮涌動的奶茶鋪。

  “打工文學”——這位十四年前毅然從國有企業辭職南下廣東打工的湖南漢子驕傲地用這個詞描述自己的文學創作成果。

  他說,盡管不少城市讀者并不熟悉或者了解,但打工文學已經是中國當下的主流文學種類之一,“數以億計的打工者,就是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譚旭日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源泉。在過去的20多年里,他先是在湖南老家的縣水泥廠里曬煤、磨粉,再到廣州郊外小鋼鐵廠打拼,隨后進入陶瓷企業摸爬滾打……經歷過的所有酸甜苦辣,都被他化作鉛字,留在了文學刊物和報紙雜志之上,而這也讓他在珠三角“打工者作家”群體有了一席之地。

  “我最想做的,就是把工人的喜怒哀樂記錄下來,把這個群體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打工文學既要放聲歌唱,也要大聲疾呼,這是時代給我們的任務?!彼f。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民工群體壯大成為產業工人隊伍主體,珠三角就成為“打工文學之花”盛開的地方。近年來,這里不斷涌現出色的作家和詩人,在他們的筆下,一代又一代勞動者的奮進歷程被記錄、謳歌與銘刻。

  思鄉的苦澀,是打工文學永恒的“母題”。譚旭日說,他在報紙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滿地橘香》,寫的就是自己在工廠外的村莊里聞到了橘香,瞬間回憶起母親用橘皮燉水給自己治療感冒的幼時場景,“我想文章之所以很快發表,就是因為無數打工者都有刻骨銘心的思鄉情?!?/p>

  流水線上的苦與樂,是打工文學最有分量的“主題”。在譚旭日的筆下,他記錄了產業工人討要欠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艱辛歷程,也記錄了珠三角產業園區轉移給工人帶來的生活變化。在他的筆下,有“60后”、“70后”工人對落葉歸根的堅守,也有“80后”、“90后”年輕人的迷惘與奮進。時代在變化,文學已經成為觀察、了解這個群體的最佳窗口之一。

  “現在珠三角工廠里,50%以上的工人都是20多歲的年青一代。工人群體的價值觀、消費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僅要求工廠更加清潔、環保,還要求工廠外有配套的文化設施與消費環境。他們的個性更加張揚,不能再用傳統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譚旭日說。

  讓夢想變成現實,是打工文學在當下環境中最富魅力的“課題”。回鄉創業還是就地發展,扎根城市還是深耕鄉土,都是當下打工者最關心的話題。

  譚旭日說:“過去幾年勞動法規有了很大完善,打工者群體的弱勢地位得到了根本性改觀,很多人的夢想也在發生變化,如何在當前經濟壓力下行環境中保護好他們的利益,讓企業和工人能夠和諧雙贏,需要整個社會認真對待?!?/p>

  在過去的半年里,譚旭日在佛山一家報紙上開辟了專欄,短短半年時間就寫下了46篇關于陶瓷工廠、陶瓷工人的散文,取名“佛山故事”。他希望用這個獨特的文學視窗,讓社會對農民工群體的認識能夠與時俱進,也能讓更多打工者從文學故事中獲得助益。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珠三角的打工文學作家群體仍在成長、壯大。而在過去的幾年中,通過成立專門的產業工人作家協會、各級各地頻繁舉辦的筆會和交流會、支持相關文學作品的出版發行,社會也給予這支隊伍關心和鼓勵。

  “中國經濟向好的前景沒有改變,中國對制造業的堅持不會改變,那么我們這支產業工人隊伍就不會消失,我們的打工文學創作就不會停止。我相信中國文學園地里這朵特色花朵,會開放得越來越美麗。”他說。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71115153442
国产无码在线观看免费在线,37pao国产成视频,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麻豆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 综合国产精品专区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 夜夜精品视频网站 | 亚洲26uuu在线观看 | 日本一道久久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