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年】跨越86年的親情守望
1955年,分別了20年的李兆明(左一)與阿不都熱再提·西力甫(右一)兩兄弟重逢。
新疆日報訊(記者何進報道)“我們家族分出李家這個分支,到現在延續了86年,已經傳到第五代了?!?月23日傍晚,31歲的艾里菲婭盤坐在沙發上,一邊逗著兩歲多的兒子伊爾凡·吐爾遜,一邊給記者述說著家族的來龍去脈?!昂芏嗳苏f,我們尼亞孜家的故事就是一部紀錄片?!彼募易骞适拢獜?929年講起……
戰亂中離別,小兆明被尼亞孜收養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于多事之秋。當時國力羸弱,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強敵環伺,民不聊生,即使是偏遠的新疆南疆地區也未能幸免。
1929年,家住巴楚縣城的李兆明跟隨家人一路輾轉到達阿克蘇,在政府指定的難民區被收容后不久,母親不幸染病去世,兄弟姐妹7人失散,年僅5歲的他成了孤兒。而艾里菲婭的曾祖父尼亞孜·西力甫·艾比祖拉當時在阿克蘇地區當專員,在難民區巡視時見到了無家可歸的李兆明。這個與自己小兒子阿不都熱再提·西力甫年紀相仿的孩子,身體瘦弱單薄讓人分外憐惜,于是他將李兆明帶回了家,并給他取了一個新名字——“阿不拉江·尼亞孜”。
阿不都熱再提與李兆明同在一個班,每天上學下學,在新式課堂里學習算術、語文和音樂,在這個家庭里每天同吃同住同學習,小哥倆的關系最好。
尼亞孜家族世代在吐魯番經商,是當地的望族。由于經濟寬裕,尼亞孜從小上私塾,青年時期又接受了當時的新式教育,是典型的進步青年?!霸娓杆枷腴_明,特別重視教育,他有4個子女,加上后來收養的李兆明爺爺,都被送到了新式學堂去學習文化知識?!卑锓茓I說。
1936年,李兆明12歲時,尼亞孜被調任駐蘇聯塔什干領事館任副大使,舉家搬離阿克蘇去蘇聯。此時,李兆明被已成家的姐姐找到,留了下來。
誰知,這一別竟成為永訣,李兆明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養父尼亞孜。“曾祖父特別有正義感,非常愛國。當年盛世才統治新疆,對民主進步人士特別忌恨,1942年,曾祖父被從國外召了回來。結果一回來就被關進監獄,直到被秘密殺害,家人再也沒能跟他見上一面?!庇捎谀醽喿位貒笠恢北槐O禁,全家人都過著漂泊流離的日子。在通信不暢的情況下,李家人與尼亞孜家族失去了聯系,這一斷,就是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