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廣州1月30日電(記者劉羽佳、馬曉澄)中國科考船“海洋六號”于30日完成深海地質調查第5航次和大洋41B航次科考任務返回廣東東莞,在富鈷結殼資源調查、新資源調查、環境與生物調查以及海洋新技術裝備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五項創新性成果。
本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何高文介紹,此次科考任務歷時219天、航程近53000公里、共130名科考人員參與科考工作?!昂Q罅枴贝诖舜魏匠讨芯C合運用多種地質地球物理調查手段,全程進行“海馬”號深海遙控無人潛水器下潛7次、多波束測線7582千米、淺地層剖面測量2014千米、海底攝像547千米、地質取樣269個測站、環境調查111個測站。
何高文說,此次科考在西太平洋海域20多萬平方千米的4個調查區內,獲取10143千米的地球物理測線數據,380個地質環境測站樣品等,并對我國西太平洋3000平方千米的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內的11個區塊進行了精細勘探,進一步了解了220平方千米的調查區塊內資源空間分布特征、厚度特征,系統發現大量淺埋藏型結殼,為資源評價奠定了基礎。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研表示,通過本航次工作,我國海洋地質調查工作進一步積累了在深海大洋開展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與環境調查作業的寶貴經驗,培養了一批 “80后”首席科學家、船長及青年科考團隊,提升了海洋地質調查綜合能力。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敏彥
相關新聞
-
“海洋六號”完成2017年深??瓶既蝿辗岛?/a>
1月30日,完成航行的“海洋六號”科考船返回位于廣東東莞的海洋地質專用碼頭。2018-01-30 14:36:38
-
中法科考隊在廣西發現盲魚盲蝦等罕見生物
來自中國和法國的15位科考人員近日在廣西河池市進行了為期9天的洞穴科學考察活動。科考隊深入河池市轄區的8個洞穴,發現了一批具有開發和科考價值的精美自然洞穴和珍稀罕見的盲魚、盲蝦等水生物。2018-01-24 15:33:49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超級血月逢藍月:盤點那些不容錯過的天文奇景
2018-01-30 09:41:25
-
迪士尼被指收取天價“插隊費”,合理嗎?
2018-01-30 09:41:25
-
透視“佛系”日本:低欲望令其陷入危機
2018-01-30 09:13:02
-
從《悟空傳》到《花千骨》,文學閱讀將走向何方?
2018-01-30 09:13:02
-
2017年這十大“科學”流言不能信
2018-01-30 09:41:25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