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2月20日電 題:觀鳥愛好者:陪伴是為了更好地保護
新華社記者陳宇軒、王曉丹
春節期間,65歲的觀鳥愛好者田志輝沒有閑著。從大年初一到初四,他每天都穿著迷彩服,帶上“長槍短炮”,去深圳灣與鳥兒們來一場四小時的“團聚”。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約10萬只候鳥從北方來到深圳灣一帶越冬。對于深圳的觀鳥愛好者來說,春節不僅僅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他們與越冬候鳥一年一度的相會佳期。
田志輝是黑龍江人,退休后來到深圳生活,他是深圳各大公園觀鳥、拍鳥的常客。覓食的黑臉琵鷺、成排站立的鸕鶿、鳧水的赤頸鴨、盤旋的紅嘴鷗,都在他的相機里定格。田志輝還組建了一個約200人的微信群,觀鳥愛好者們在群里交流照片、切磋技術,并記錄一些珍稀鳥類的停留情況。
春節期間,不少市民游客來到與香港隔海相望的深圳灣公園散步、觀鳥,田志輝總是抓住機會向他們宣講觀鳥知識。“觀鳥不能穿太鮮艷的衣服,要把自己當成80歲的老頭老太太,走路輕一點、慢一點,才不會影響鳥兒。”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深圳全市的環保志愿者已達2.2萬人。在田志輝這樣的觀鳥愛好者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深圳市民更加了解候鳥的生活習性和棲息環境,更加關注候鳥的保護工作。
專門從事濕地保護工作的紅樹林基金會公眾教育部總監胡卉哲說:“深圳的觀鳥愛好者們經常參加基金會組織的環保教育活動,擔任科普志愿者,他們激發了市民認識鳥類、保護鳥類的熱情。”
她還表示,愛好者們用鏡頭記錄的鳥類及其棲息地的實際狀況,為鳥類保護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政策法規處處長汪斌認為,觀鳥愛好者是候鳥保護的重要環節。“他們像黏合劑一樣,讓政府、社會組織、市民實現了良性互動,他們的言傳身教比起傳統的愛鳥宣傳更加有效。”他說。
在田志輝看來,觀鳥、拍鳥是一種無聲的陪伴,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鳥兒。“最近拍到了好多珍貴的黑臉琵鷺,希望明年春節還能與它們相會。”田志輝說。
-
山村老農的“共享觀鳥”基地
穿過一大片竹林,這位山村老農踏著鋪滿落葉的林間小徑緩緩上山,十多分鐘后來到了一處靜謐的林中山谷。2017-12-06 14:45:54
-
廣西龍州保護生態育出“觀鳥經濟”
新華社記者農冠斌廣西龍州縣逐卜鄉弄崗村隴亨屯,坐落在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旁。2017-10-27 16:11:42

-
手機上拜年發紅包,會讓年味兒更淡嗎?
2018-02-19 13:25:17
-
大年初四,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2018-02-19 08:22:45
-
太有年味!30年前《新聞聯播》里的春節
2018-02-19 09:55:28
-
白巖松:學會與自己相處,才是人過中年的關鍵
2018-02-19 13:35:18
-
最“潤”的雨水節氣,用這套動作開啟新一年的養生
2018-02-19 13: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