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10日電 題:“震生”十歲 生生不息
新華社記者謝佼
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前夕,一群叫“震生”的孩子,在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前,拍下十歲合影。
十年前,當地震摧毀家園、奪走生靈的時候,他們出生了。
小生命的到來,本身就充滿磨難。醫院塌了,他們有的生在操場上用床單圍成的手術室里,有的生在寺廟里用三張禪凳搭起的產床上。空間狹小,醫生跪著給他們接生;條件簡陋,樹枝就是輸液架……
小生命睜開眼,山川破碎,滿目瘡痍。十年來“震生”經歷的,是天翻地覆的人間巨變。名為“震生”,他們和整個地震災區命運相連。災難必須銘記,逝者應當緬懷,但英雄的人民沒有被悲傷擊倒,沒有讓命運沉淪,而是在黨的領導下以眾志成城的團結、頑強堅韌的精神、積極奮發的姿態去醫治創傷,奮力前行,取得了抗震救災、災后重建和改革發展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十年光陰,彈指一揮。伴著“震生”們長大的是災區的新生——震后僅僅3年,3000多所學校竣工,2000多萬群眾重返家園,完成林草植被恢復400多萬畝,修通城鄉道路萬余公里。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昂首闊步于強化創新驅動、推動脫貧攻堅、建設生態文明、增強改革動力的新征程中。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他們親眼見證了廢墟如何變為村莊,裸露的山體如何披上綠衣。他們的童年在高質量、高速度的建設中度過,在無數人的奮斗里度過。“震生”們的十年,是重整山河、再煥生機的十年。當年的地震災區,如今已經是四川乃至西部發展的生力軍。我們如何能不為我們民族砥礪前行的大堅韌自豪;如何能不為我們民族萬眾一心的大團結自豪;如何能不為我們民族實干創新、與時俱進的大勇氣自豪!
“震生”十歲,生生不息。未來,他們將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憑著傳承自父輩的“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的豪氣,去開創屬于他們和后世的功業。
-
汶川地震10年:你還記得十五勇士那“驚天一跳”嗎?
汶川地震時,中國空降兵十五勇士,跳傘離開機艙的瞬間,是最為光輝的一刻!2018-05-10 11:06:28
-
中科院遙感監測圖集出版 見證汶川地震等災后重建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9日發布消息說,在“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前夕,該所王世新研究員領銜主編的《重大自然災害災后恢復重建遙感監測圖集》已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出版,5月初開始發行。王世新介紹說,重大自然災害災后恢復重建意義重大,建設新家園是災區民眾的熱切期盼,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2018-05-09 22:23:26
-
汶川地震十年 數百名孤兒“安康家園”再聚首
“安康家園”公益項目十周年紀念活動5月9日在四川成都舉行,數百名孩子回到曾經生活的家園。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發布《“安康家園”公益項目十周年工作報告》。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發布了《“安康家園”公益項目十周年工作報告》。2018-05-09 21:43:13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