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第15個“世界獻血者日”,記者從當天召開的“無償獻血”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從1998年的32.8萬上升到2017年的1459萬,獻血量從1998年的400萬單位(800噸)提高到2017年的2478萬單位(4956噸),獻血量增加了5倍之多。2015年年底,我國實現了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有效縮短了疾病傳播的“窗口期”,血液供應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全球血液安全與供應報告》指出,中國在無償獻血總量、自愿無償獻血比例、血液質量安全水平、血液報廢率、臨床合理用血水平等方面,血液安全供應水平位居全球前列。保障血液安全供應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為全球血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說到中國經驗,我們認為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這充分體現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長強說。
據統計,今年1~5月,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和獻血量持續增長,無償獻血人次達到596.5萬,采血量達2065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6%和5.2%,其中機采血小板達到43.8萬人次,采血量71.3萬治療量,較2017年同期分別增長7.6%和10%。
“目前,我國血液保障能力基本可以滿足臨床需要,但這是一種‘緊平衡’狀態。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帶來的人口老齡化,二孩政策全面實施帶來的大齡高危產婦數量增加,醫療保障水平提高帶來的醫療服務量持續增長等,對血液供應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周長強說。
“國內外科學研究和長期實踐都已證明,定期、適量獻血不僅無損身體健康,還能獲得助人后的喜悅和生命的升華,促進心理健康。”周長強說,“此外,根據《獻血法》和各地法規規定,獻血者還享有免費、優先用血的權利。可以說,無償獻血是利國利民、利人利己的好事和善舉。在此,我真誠地呼吁和倡議,全社會大力弘揚無償獻血互助共濟的奉獻精神,傳遞愛心和社會正能量,讓更多健康適齡公民加入無償獻血隊伍中,伸出你們的胳膊,獻出有溫情的血液,挽救別人的生命。”
全世界的輸血原則是盡量不輸血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輸血科主任紀宏文說:“好多人擔心獻血是不是會傷元氣,獻血傷元氣的說法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們肌體中的血液,是每天每秒鐘都在進行代謝,總有一部分細胞會代謝衰老死亡。我們的獻血量與總血量比不超過10%,這是不會損害健康的,所以這個擔憂也是不必要的。”
紀宏文說:“血液不是營養品,因為它是一種特殊的藥品。它的特殊性在于輸的血都是活著的細胞,它輸到我們需要的患者體內會發生看不見的反應,過敏、溶血或者是肺損傷嚴重等不良反應可以致命。”
“實際上輸血也有一些風險,這種風險在全球都是無法解決的難題,只有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輸。全世界的輸血原則是盡量不輸血。不輸血不代表不治療,而是通過更細致的醫療,對貧血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手術可能出血,醫生會想盡辦法用藥物和其他方式減少失血,綜合措施下來,很多患者不需要輸血。世界衛生組織推崇患者要管理自己的血,少失血,不讓自己貧血。”紀宏文說。
“很多時候我們采用自體輸血——需要的時候輸自己的血液。自體輸血有幾種方式,比如手術前將患者的血液采出或將它稀釋,術中把患者出的血回收起來再利用,這樣做首先是安全的,沒有不良反應,再就是節省大量的資源,治療效果也好。”紀宏文介紹說。
“會有一些患者,急性大量失血,比如說創傷,大的手術,還有產后失血等這些無法避免,還有一些重度貧血患者,不適合自體輸血,或者自體輸血還不能滿足需求,這部分患者必須要輸血,所以臨床用血是必需的。”紀宏文說,“是不是輸血越多越好?實際上這也是一個誤區。早年對輸血風險的認識不夠,甚至有些人認為,手術失血多,代表手術做得更大。實際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循證醫學證據和臨床實踐告訴我們,做一樣的手術,如果出血少、輸血少,甚至不輸血,這樣的患者實際上并發癥更少,恢復更快,長期生存率相對高。臨床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輸血,而不是越多越好。”
只有無償獻血才能如實填寫健康獻血表格
北京市獻血辦主任、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說:“從低危的獻血者中篩查獻血者,這是血液安全的第一個環節。如果說獻血者來自高危人群那就很危險,因為檢測不是絕對的,不是百分之百的,所以我們按照我們的質量標準有一個篩查的表格進行篩查。這個表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在無償獻血的情況下,獻血者才能如實填寫健康獻血表格,如果在一種壓力情況下或者在一種誘惑情況下,他都不能如實填寫這個表格,這就是無償獻血的意義。”
“大家也比較關心安全問題。”劉江說,“血液篩查、檢測、檢驗,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按照國家血液篩查標準進行檢測,主要進行轉氨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的抗體,艾滋病病毒的抗體,還有核酸檢測,這些檢測我們已經跟國際接軌。北京血液中心的實驗室完全現代化了,和發達國家一樣。經過這些年國家各個方面投入了很多,全國的血站幾乎全是這樣,特別是我去過一些大型血液中心,基本上實現了血液檢測和制備加工的自動化。”
劉江表示,在血液相對緊張的情況下,用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第一,保證急救用血;第二,孕產婦用血優先。而擇期用血是有選擇時間的,是說血液不是患者一個絕對剛性的需求,不是說大夫一開用血單患者就必須輸血,不輸血立馬要出問題,這類用血占到80%。”(記者 鄢光哲)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