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6月20日電(記者徐海波、陳俊)謝元德今年68歲了,仍奔波在科研和市場一線。作為“中國光谷”知名裝備制造高新技術企業盛隆電氣集團的董事長,他正帶領公司進行二次創業。
“我的‘二次創業’剛剛開始。”謝元德說。
時光倒回40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序幕拉開,年僅28歲的湖北棗陽小伙兒謝元德敏銳意識到機遇來臨。1979年5月,謝元德帶頭,6個鄉親按下了手印入股,在棗陽王城鎮的一塊空地上,搭建起一個簡陋的工棚,辦起了“五一三聯合經營體”,成為當地首家民營企業。
剛開始,企業從事水泥瓦、五金構件、預制板、電線桿生產、建筑業施工、修理、食品等各種生意,搞得紅紅火火,規模不斷擴大。1984年,謝元德開始進軍電氣設備行業,創辦了鄂北電氣遙控設備廠,此為盛隆電氣集團前身。后來,公司又遷到了武漢。
如今,盛隆電氣集團已壯大成為擁有7000多人、12家子公司、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值過100億元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我國用戶端智能配電行業龍頭廠商。近幾年,集團銷售額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
從小縣城走進“光谷”的謝元德并不滿足于現狀,現又率領團隊開始了二次創業。他的志向是,依靠科技創新,走向全世界,成為智能用電行業全球領先企業。
他向記者表示,當今世界,配用電領域正在經歷從“功能化時代”向“智能化時代”轉變;這種技術變革,給盛隆電氣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必須抓住。
“在過去20年的電力功能化時代,和外資品牌相比,我們處在技術鏈條低端,但靠體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彌補了這一不足,最終靠高性價比的產品、更貼心的服務獲得了用戶和市場。”謝元德認為,二次創業成功與否取決于企業是否能夠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
為此,盛隆電氣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在智能變配電領域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在立足自主創新的基礎上,與知名跨國公司ABB、西門子、施耐德等開展技術合作。
記者了解,為了創造、保持技術優勢,盛隆電氣已聯合清華大學智中能源互聯網研究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合作成立公司,共同致力于能源互聯網研發、設計和建設。目前,盛隆創新技術和產品已成功應用于數千個海內外項目中。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謝元德每年重金聘請高科技人才,并創立“盛隆大學武漢創業學院”,培養企業領軍人才。
“帶領團隊專注高端技術研發,致力于‘盛隆制造’向‘盛隆智造’轉型升級,這就是我二次創業的目標,說到必定做到。”謝元德堅定地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