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北京協和醫院:做深做實黨建 鑄就協和醫“魂”
新華社記者王賓、陳聰
以基層黨建活動推動修醫德重品行、以患者為中心打造“智慧醫院”……記者深入北京協和醫院調研了解到,協和醫院推動黨的建設工作走深走實,鑄就堅持科學性、面向公益性、厚植人文性的協和醫“魂”,助力推動健康中國建設。
走過近百年歷史的北京協和醫院如今承擔著每年360多萬人次的診療量。醫院每年收治疑難危重病人比例超過70%,疾病診療難度位居北京首位。
在保證接診“體量”的同時,協和如何堅持以質量和“含金量”領先?
“把公益性寫在改革的旗幟上、貫徹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政策措施,是落實公立醫院黨委職責的必然要求。”北京協和醫院黨委常委、院長趙玉沛介紹說,不以經濟效益論英雄,協和堅持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實行“病人需要什么,績效就考核什么”的激勵機制,綜合績效考核指標及權重每年動態調整,對業務科室更加側重醫療質量、安全及病人滿意度。
大到胰腺、胸病、垂體等疑難重癥多學科會診,小到病歷書寫、病房操作規范,醫院制定嚴格的質量控制“高壓線”,把全面從嚴治院與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緊密結合,時刻要求醫務人員高標準完成業務工作。
“從業務到作風建設,黨建工作為協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提供了可靠的組織和制度保證。”趙玉沛說。
待病人如親人。協和醫院黨委認為,加強黨建就要著力解決“病人最為關心、影響醫院發展最關鍵”的問題。在黨委牽頭下,醫院廣大黨員干部開展了“做一天患者體驗活動”。醫院再造了上百個就醫流程,推出檢查自動預約、創立“導診單制度”,并創新推出手機APP服務終端等,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新時代公立醫院黨組織加強醫院文化建設,重在塑造醫術精湛、醫德高尚、醫風嚴謹的行業風范。張孝騫、林巧稚、曾憲九……一代又一代協和的“國寶級”大醫,記載著醫院嚴謹、求精的人文基因。如今,以優秀共產黨員為代表的協和人,踐行著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
婦產科郎景和院士常告訴后輩:“醫生給病人開出的第一張處方是關愛。”著名風濕病專家唐福林,為了在門診多看幾個病人,午餐常常簡單到一個燒餅、一杯酸奶。護理部主任吳欣娟四十年如一日悉心照護危重患者,牽頭研究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培養專科護理隊伍,因對護理事業的貢獻被授予南丁格爾獎和泰國西娜卡琳達王太后獎。
醫院黨委認為,基層黨建工作要把協和的思想作風與職業堅守傳承給一代代協和人,像愛護眼睛一樣珍惜并發揚光大。“做白求恩式的醫務工作者”座談會、《心術》讀書報告會等活動,在全院營造修醫德、重品行的良好氛圍。“兩優一先”“協和杰出貢獻獎”“協和杰出青年獎”……黨委組織形式多樣、內容創新的表彰活動,讓協和人學有榜樣、行有楷模。
踐行作為醫療“國家隊”的使命與責任、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協和醫院連續數十載援藏、援疆、援蒙。廣大黨員干部主動請纓,第一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中,共產黨員占到60%。在協和援藏醫療專家指導下,西藏自治區臨床檢驗中心、病理診斷質控中心、遠程醫學中心、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先后建成,為提高當地基層診療能力“輸血”“造血”,留下了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姜玉新表示,醫院下一步將積極落實加強公立醫院黨建工作的要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發揮好公立醫院作為衛生健康戰線生力軍的作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