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8月7日電 題:一場16年的水源環保博弈——蕪湖油品碼頭搬遷記
新華社記者吳慧珺、張紫赟、劉紅霞
如今,安徽省蕪湖市天門山西路段的江灘已看不見往日油品運輸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熏風燕語,綠樹蟬鳴。
2017年4月25日,對蕪湖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于1952年臨江而建、緊靠水廠的中石化安徽蕪湖分公司油品碼頭,終于關停。蕪湖市環保局局長李新宇感嘆,從2001年開始商談搬遷工作到關停,歷經整整16個年頭,市民總算喝上了“放心水”。
在距離碼頭僅百米遠的下游,是供應著蕪湖居民日常飲用水最大的自來水廠——蕪湖市二水廠的取水口。“以前每次路過看看碼頭,再看看水廠,總忍不住擔心飲水安全。”毗鄰江畔的美加印象小區業主熊然說。
和油品碼頭配套的,還有油庫。這座油庫屬四級油庫,離蕪湖的鬧市區不足4公里,與長江僅一堤之隔。在油庫廠區不足50米的地方,是幾個居民小區。而根據現行《石油庫設計規范》規定,四級油庫與公共建筑的安全防火距離不得少于70米。
回想起商討搬遷的日子,蕪湖市鏡湖區環保分局局長楊海林說,“碼頭的建設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合法合規的。水廠建于1973年,距離油品碼頭125米,當時也是合法合規的,隨著社會發展,法律法規發生了改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根據安徽省2001年頒布的《安徽省城鎮生活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第二章第八條,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其兩側縱深各200米的陸域,被劃定為江河(含人工渠道)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而多年之前的條例,規定的是上游100米。“這些都是歷史遺留問題,所以難辦吶!”蕪湖市市長賀懋燮說。
碼頭的搬遷在很多蕪湖人看來,是一場關于環境保護的博弈。
到底搬誰?成為搬遷路的第一道攔路虎。記者了解到,中石化安徽蕪湖分公司的油品碼頭,碼頭日吞吐量25萬噸以上,涉及蕪湖及宣城、黃山等地區60%的油品市場供應。而二水廠,供應蕪湖市60%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后來,經過蕪湖市委市政府的多番論證與實地考察,發現受制于水質、航道、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取水口下移在技術層面無法實現,于是只能搬碼頭。
“先來后到”的理由讓企業怎么也想不通,雙方僵持了好些年。“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把經濟發展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企業落實環保主體責任的意識淡薄,更不會為了保護長江生態而犧牲自己的利益。”李新宇說。
直到2016年1月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后,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成為共識。
之后,原環保部在長江經濟帶范圍內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明確了蕪湖市二水廠飲用水源地環境違法問題,中石化安徽蕪湖石油分公司和蕪湖市政府被雙雙點名,掛牌督辦。由此,環保博弈徹底轉向合理拆除。
“在保護母親河的同時,也要幫企業把后路想好。”賀懋燮告訴記者,因涉及港口規劃、岸線利用規劃調整,為了給碼頭找到合適岸線,最終提請交通運輸部,調整了《蕪湖港總體規劃》,才確定了新址。
油品碼頭的搬遷,只是蕪湖市全力保護母親河的縮影。近年來,蕪湖對其204公里的長江岸線進行大清理,其中191個整治項目全部拆除并清場完畢,拆除率100%,并在江段逐步開展復綠工作,通過清理,釋放長江干流岸線約26.5公里,清理出灘涂陸域面積約243.5萬平方米。
“得益于中央著力推動,多部門協力共抓,基層發展理念、發展方式大大轉變,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賀懋燮說。
-
長江經濟帶納入環保重點區域 高排放產業頻遭限產或搬遷改造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隨著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進入攻堅期,環保重點區域已在此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基礎上,將長江經濟帶納入。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并不是重點限制區域的關中地區,也首次對石油化工、煤化工、包裝印刷等行業實施夏季錯時錯峰生產措施。2018-08-07 07:21:33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記者手記:百年碼頭的變遷
在長江沿線,碼頭既是交通往來、經濟發展的核心區,更是承載著長江邊生活的一代又一代人們的記憶。長江大保護開始后,碼頭的功能和命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8-08-05 15:30:17
-
長江經濟帶 向青山綠水要發展
一項可能產生幾十億元產值和數億元納稅額的大項目,是引入,還是拒絕?這是四川省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曾經面臨的一次抉擇。2018-08-04 13:20:41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