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劉伯堅像(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新華社成都9月21日電(記者 吳文詡)“弟準備犧牲,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十二點快到了,就要上殺場了……”這份字字句句催人淚下的家書,是著名革命烈士劉伯堅在英勇就義前寫下的。
劉伯堅,1895年1月生于四川省平昌縣。1920年赴歐洲勤工儉學,這期間他閱讀了大量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認真研究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1921年,他與周恩來、趙世炎、陳延年、李富春、李維漢、聶榮臻等人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并曾任中共旅比(利時)支部書記、中共旅歐總支部書記。1923年,劉伯堅進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為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團負責人。
1926年劉伯堅回國,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應邀到馮玉祥部任國民軍第二集團軍(即原西北軍)總政治部副部長,推動馮玉祥部接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綱領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并舉行著名的“五原誓師”,配合南方國民革命軍進行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北伐戰爭。
大革命失敗后,馮玉祥投向國民黨蔣介石。劉伯堅被迫離開馮部后,先后從武漢到上海,做黨的秘密工作,曾任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長和江蘇省委宣傳部長等職務。1928年,再次被黨派往蘇聯,先后在莫斯科軍政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軍事。同年,出席了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30年下半年,劉伯堅結束了在蘇聯的學習,回國后從上海轉道江西,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作,先后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中革軍委秘書長、中革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斗爭。
1931年底,在中革軍委領導下,劉伯堅參與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寧都起義的組織、策劃和聯絡工作,為寧都起義成功舉行做出了重要貢獻。隨后,他擔任由起義部隊改編的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按照黨中央和中革軍委的要求,劉伯堅等在紅五軍團建立起黨的組織,按照紅軍的建軍原則,對部隊實施革命的政治教育和多方面的政治工作,使這支起義部隊很快成長為紅軍的一支勁旅。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出發長征,劉伯堅奉命留在中央蘇區堅持斗爭,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劉伯堅率部隊轉移突圍時,在激烈的戰斗中身中數彈,不幸負傷被捕。他在獄中給家人的信中囑咐妻子和家人:“最重要的諸兒要繼續我的志向,為中國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繼續我未完成的光榮事業。”
1935年3月21日,劉伯堅壯烈犧牲在江西省大余縣金蓮山刑場,時年40歲。劉伯堅犧牲后,毛澤東曾給予高度評價,稱其為“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
如今,在平昌縣城北佛頭山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內,矗立著一座23.55米高的劉伯堅烈士紀念碑,碑體正面是鄧小平親筆題寫的“劉伯堅烈士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每年都有數十萬群眾自發前來祭拜,重溫劉伯堅的感人事跡。而他曾經貧窮落后的家鄉也依托文旅產業的發展,走出了一條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的新路子。
-
不忘初心使命 永葆家國情懷——品悟革命烈士陳覺與妻書
在這些英雄先烈中,有這樣一對平凡而偉大的革命伉儷——陳覺、趙云霄,他們志同道合、并肩作戰,既是親密伴侶,也是革命同志,更是真摯戰友,用熱血和生命書寫了生命的絕唱。今天,就讓我們向英烈致敬,一起來重溫他們的“生命絕唱”。2018-09-17 16:45:08
-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指揮者——彭干臣
位于大別山革命老區腹地的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紅山鎮邵河村,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高顏值”的農家小洋樓處處可見。這里就是彭干臣烈士的家鄉。2018-09-12 09:27:38
-
用生命實現革命諾言——黃勵
黃勵,1905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益陽縣一個貧民家庭。1924年考入武昌中華大學文科,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黃勵被黨組織選派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畢業后留校在黨的建設教研室工作。2018-08-31 10:25:29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