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9月24日電 題:安徽岳西:吐絲成繭,“編織”美好生活
新華社記者 吳慧珺、姜剛
九月的大別山,瓜果累累。在脫貧“摘帽”一個多月后,記者走進位于大別山深處的安徽省岳西縣看到,受益于龍頭企業帶動,儲昭華等脫貧戶們頑強拼搏,正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前行。
中秋節前,毛尖山鄉板舍村脫貧戶儲昭華拉了一車鮮蠶繭到村里的繭站,過完磅,足足500多斤。“按照今年的市價,這批蠶大概能賣1萬多元。”51歲的儲昭華笑呵呵地對記者說。
每天早晨,儲昭華不到5點便起床采摘桑葉,為他的蠶寶寶們準備吃食。除此之外,他每日要去蠶室巡查五六遍,瞧瞧蠶寶寶們的精氣神,時不時也捉起一只小蠶逗逗樂。他給記者看手機,里面好多都是蠶寶寶們的照片。
在村里人眼里,儲昭華是個很能干的蠶桑人。“他養的桑和蠶都好的很,我們經常去他家里請教養蠶桑的技巧。”同村的吳海霞說。
岳西縣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有著適宜栽桑養蠶的特有土壤和氣候條件。繭絲綢是農業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全縣產繭鄉鎮17個,養蠶農戶2萬戶,桑園面積65000畝,生產規模居全省首位。
在板舍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桑養蠶,但并非是標準化養蠶、市場銷售也不理想,村民的日子一直不溫不火。2015年是儲昭華養蠶的轉折點,也是岳西部分貧困戶通過蠶桑養殖得以脫貧致富的起點。這離不開本地龍頭企業岳西縣聯豐制絲有限公司的帶動。
為激發貧困戶自身發展動力,2015年以來,岳西縣農委蠶桑局多次聯合岳西縣聯豐制絲有限公司組織技能培訓,對無技術、無門路的貧困戶手把手教技術,儲昭華也積極參加培訓。“我們引導農戶標準化養蠶,統一配發蠶子、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市場收購。”該公司負責人吳金苗說,行情不好時以保護價收購鮮繭,防止低價傷農。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與板舍村等41個村簽訂帶動扶貧協議,帶動1.67萬戶農民發展蠶桑產業。訂單養蠶戶年戶均增收4900元,其中貧困戶人均增收1300元。
“家有五畝桑,脫貧奔小康”。說起蠶桑致富,儲昭華跟記者算起了一筆賬:現在每年能養4批共20余張蠶繭,按照每張2000元計算,一年單養蠶就能掙4萬多元。“等到晚秋這批蠶繭賣了,我和愛人準備出去打點零工,大女兒大學也畢業了,現在全家每年共有10多萬元的收入。”
如今,儲昭華一家從土坯房搬到了臨馬路邊三層高的小洋房里,家里電視、冰箱、洗衣機、摩托車等一應俱全。
在板舍村,通過蠶桑脫貧已成村民共識。“之前全村從事訂單養蠶的貧困戶有37戶,其中35戶已實現脫貧。”板舍村村委會主任儲海說,板舍村也正與儲昭華等蠶桑大戶商量,將聯合龍頭企業擴大栽桑養蠶規模,提高產品品質和效益,早日帶動村民致富。
“抓特色產業發展,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是岳西縣‘摘帽’、貧困戶脫貧的重要途徑之一。”岳西縣委書記周東明表示,該縣下一步將立足資源優勢,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做強做大蠶桑、構樹、蛋雞等特色種養業,確保到2020年岳西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結束了一天的勞作,儲昭華坐在自家的蠶室門口,靜靜地等待著這批蠶寶寶慢慢長大,吐絲成繭,“編織”美好生活……
-
十年情系“西海固”——記走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郵儲人馬沛祥
在國家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寧夏西海固地區的蔡川村,“蔡川模式”成了中國金融精準扶貧的一個典范。2018-09-22 16:26:45
-
湖南“懸崖村”:“用電量指數”看脫貧
這個偏安一隅的村莊,長期以來對外交通不便,人員來往、物資流通困難,與外界最緊密的聯系是“電”。而“用電量指數”的增長,直觀反映了山區的脫貧成效。2018-09-22 09:27:29
-
貴州黔西:東西協作發展“甜蜜產業”助脫貧
自去年5月份對接幫扶以來,廣州市花都區新雅街道作為漆樹村的幫扶單位,通過在村里實地考察和了解貧困戶發展意愿后,兩地政府為貧困戶選擇了養蜂產業,廣州花都區出資50萬元作為漆樹村養蜂產業發展資金。2018-09-20 16:25:43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