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0月29日電? 題:羊倌發“羊財”
新華社記者鄒欣媛、溫競華
寧夏鹽池縣王樂井鄉曾記畔村村民魯永勝不僅脫了貧,成了全村小有名氣的發展帶頭人,今年夏天還當上了村文書。“生活穩定了,我就想發揮點余熱!”51歲的老魯如今養300多只灘羊,對新工作充滿干勁。
“3年前我還是‘窮羊倌’,早先養羊不成規模,常讓羊販子低價買走,種點小雜糧收成不好,一年到頭沒啥收入。”魯永勝說,咱就一把力氣,想不出更多賺錢的法子。
魯永勝生活的鹽池縣草原廣袤,這里的農戶大多養殖灘羊。由于灘羊肉質細嫩、富含營養,鹽池逐漸形成遠近聞名的灘羊產業,也贏得“中國灘羊之鄉”的美譽,但受限于養殖規模小,農戶守著羊卻受著窮。
如何讓和魯永勝一樣想脫貧、有技術的農戶靠養羊鼓起腰包?鹽池縣打出了“產業+金融”的脫貧組合拳。
為了解決老百姓想養羊卻沒資金的難題,鹽池縣逐步實行互助資金、千村信貸等金融扶貧模式,建立貧困戶評級授信和“四信”評定系統,把誠信度作為貸款額度、利率優惠的主要評估指標。現在,魯永勝通過多種金融信貸貸款達到17萬元,羊也從幾十只增加到300多只。
不斷疊加的金融惠民政策讓魯永勝明白:“只要養好羊,就能貸到款,而貸款等于養更多的羊。”
隨著農戶發展灘羊產業進入良性循環,鹽池縣開始在品牌、市場環節下功夫。去年7月,鹽池組建了灘羊產業發展集團和縣鄉村灘羊協會,對產業鏈關鍵環節實行購銷價格、市場開拓、品牌宣傳、營銷策略、生產標準和飼草料使用的“六統一”政策,培育扶持18家龍頭企業,提供訂單收購和綜合服務。
“我的羊不愁賣,一部分賣給協會,一部分賣給鑫海公司。”魯永勝說,按協會養殖標準,羊必須用精料和井水喂,才有好品質,去年他賺了8萬多元。
在離縣城不遠的寧夏鹽池縣鑫海食品有限公司灘羊加工車間里,來自附近村莊的數十名工人正有序地切割羊肉。這個年均加工11萬只羊的企業是鹽池縣最大的灘羊經銷商之一,帶動規模化養殖戶1000多戶。
“不論旺季淡季,只要農戶的羊符合標準,我們包收。”鑫海公司技術管理部技術總監任偉說,他們為缺資金的貧困戶提供擔保貸款,為缺技術的農戶提供免費培訓,還為缺養殖能力的農戶提供工作崗位,帶動更多人進入灘羊產業,找到脫貧的路子。
“形成飼喂、屠宰等27項標準”“全國35個大中城市建立營銷網絡”……這一系列成果推動灘羊產業向高端化發展。如今,鹽池縣農村常住戶80%以上發展灘羊養殖,“鹽池灘羊”品牌價值達68億元。
今年9月底,鹽池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寧夏西海固地區9個貧困縣區中首個脫貧“摘帽”的縣區。
“這幾年,和我一樣的貧困戶都富了,在外打工的人也陸續回家哩。”魯永勝得意地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