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7日,航拍平谷區金海湖漫山遍野的紅葉。平谷是全市生態涵養區7個區之一。
10月22日,房山坡峰嶺,層林盡染。
10月22日,密云水庫,水波蕩漾。
昨日,北京《關于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外發布,提出要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生態涵養區的發展,確保區域生態空間只增不減,到2020年建設和恢復濕地2000公頃以上。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了解到,在提高生態涵養區各區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基礎上,市級轉移支付力度也將加大。
PM2.5年均濃度明顯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生態涵養區包括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云區、延慶區,以及昌平區和房山區的山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京的大氧吧,是保障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土地面積11259.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68%;2017年常住人口266.4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3%。
此前,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在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方面已經取得良好成效。2005年開始,北京實行城市功能分區,生態涵養區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提升。通過持續實施百萬畝造林綠化、京津風沙源治理、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等重點工程,全面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全面落實河長制等,2017年生態涵養區7區PM2.5年均濃度除個別區外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多數處于50微克/立方米上下;森林覆蓋率達到53.25%,比全市高10.25個百分點。
產業方面,目前7個區嚴把產業準入關,嚴格執行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對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企業堅決不予注冊。生態涵養區地區生產總值繼續保持平穩增長,2012-2017年,年均增速8.5%左右。
門頭溝等7個區未來發展方向明確
《實施意見》明確,將統籌實施“兩山三庫五河”生態保護,系統推進“一城兩帶多園”綠色發展,走出一條特色化、品牌化、差異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著力將生態涵養區建設成為展現北京美麗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的典范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區、宜居宜業宜游的綠色發展示范區。
其中,“兩山”指北部燕山、西部西山,“三庫”指密云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五河”指東部泃河、北部潮白河、中部北運河、西部永定河、西南部拒馬河。“一城”指懷柔科學城,“兩帶”指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多園”指中關村科技園區生態涵養區各區分園、雁棲湖國際會都、2019年北京世園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0年世界休閑大會等功能園區和綠色產業園區。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門頭溝區要挖掘整合歷史村落資源,提升京西古道品牌,推動文化旅游康養和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平谷區要以籌辦2020年世界休閑大會為契機,推動特色休閑旅游產業發展。懷柔區要以懷柔科學城、雁棲湖國際會都建設為契機,推動綠色創新引領的高端科技文化發展。密云區要把保水作為首要責任,協同做好懷柔科學城建設,推動特色農業與旅游休閑產業融合發展。延慶區要抓住籌辦2019年北京世園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歷史機遇,推動冰雪運動和園藝產業發展。房山區(山區)要統籌歷史文化和地質遺跡資源,推動國際旅游休閑產業發展。昌平區(山區)要統籌歷史文化和生態農業資源,推動文化旅游和生態休閑產業發展。
焦點1 經費支持
安排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獎補資金
《實施意見》提出,將對生態涵養區加大市級投資支持力度,逐步擴大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支持生態涵養區建設項目的范圍和比例,促進區域發展條件改善。
比如,加大對生態涵養區鄉村旅游發展涉及的瓶頸道路、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市級資金給予100%支持。房山區、昌平區山區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和民生改善項目納入生態涵養區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支持政策,園林綠化和鄉鎮道路建設市級資金支持比例提高到100%,污水處理骨干管網、供水設施、教育醫療設施建設市級資金支持比例提高到90%。
此外,根據《實施意見》,北京將調整完善現行基礎設施運維和公共服務領域市級財政差異化支持政策,向生態涵養區傾斜。
北京安排生態涵養區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獎補資金,對生活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高的區優先給予補助。在現行市對區教育經費投入政策基礎上,每年再新增安排生態涵養區每個區1億元;對生態涵養區義務教育公用經費(生均日常定額部分)給予100%補助。提高生態涵養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補助標準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利用好績效成本預算改革成果,對生態涵養區社會辦養老機構給予支持。
焦點2 基礎設施
實現每個區有1所三級醫院
《實施意見》提出,加大生態涵養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力度。對有利于增強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功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要加快補短板、強弱項。其中,北京將推進市郊鐵路網、淺山區公路環線規劃建設,加強生態涵養區各區之間的空間聯系;加快完善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路網,進一步提高生態涵養區與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間的通達效率。
此外,還將推動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促進文化旅游發展。加強城市公共空間風貌設計,加大文化休閑設施、街道人性化設施等配置力度,率先在懷柔科學城、2019年北京世園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功能園區構建智慧管理系統。
教育和醫療的建設也將加快,北京將支持生態涵養區各區通過共建、托管等方式,加強與中心城區優質學校合作,推進實現每個區有高等學校。通過新建、改擴建或支持現有醫療機構提升能力水平,實現每個區有1所三級醫院。
焦點3 結對幫扶
平原區與生態涵養區7個區結對幫扶
根據《實施意見》,北京平原區將與生態涵養區結對。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對協作有利于推動生態涵養區與其他區域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據介紹,結合各區財力和發展特征進一步優化調整結對關系后,確定建立東城區-懷柔區、西城區-門頭溝區、朝陽區-密云區、海淀區-延慶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平谷區、豐臺區-房山區(山區)、順義區-昌平區(山區)結對關系,完善結對協作機制,培育壯大生態涵養區各區主導功能和產業。
北京將加大市級統籌力度,推動結對區制定結對協作框架,細化實化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具體工作方案,加強資源互補、共建共享。
此外,北京將建立跨區橫向轉移支付制度,結對區通過直接給予財政資金,或通過支持引導綠色產業項目落地等多種形式,帶動生態涵養區經濟社會發展。
其中,對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云區、延慶區的支持規模每年不低于1億元,對房山區(山區)、昌平區(山區)的支持規模每年不低于0.5億元。
焦點4 人才儲備
選派生態涵養區年輕干部掛職市級機關
《實施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增強生態涵養區領導干部和專業人才配備,建立干部人才交流機制,選派市級機關專業人才到生態涵養區交流任職、掛職,開展其他區與生態涵養區干部交流任職、掛職工作。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結合生態涵養區各區功能定位和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派熟悉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綠色發展等方面工作的干部進入區級領導班子,優化提升班子的整體素質和功能結構。加大“人才京郊行”支持力度,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類人才向生態涵養區及基層一線流動。
《實施意見》還提出,要加大干部培訓力度,舉辦有關生態涵養區建設的專題班次和境外班次,局級干部進修班中設置生態文明建設專題,在學員選調上向生態涵養區局處級干部傾斜。選派生態涵養區優秀年輕干部到市級機關掛職,進一步拓寬視野,提升專業能力。
此外,研究完善在生態涵養區工作的交流干部交通、住宿等保障措施,大力推行職務與職級并行等制度。
焦點5 考評指標
生態涵養區考評項不包含GDP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減量發展、就業增收、城市服務、創新開放等6個方面21個考評指標,其中體現生態環保、資源能源節約的指標達到14個,占總指標數的67%,而2014年到2017年每年占比僅35%左右。記者了解到,實施方案明確不考評GDP。
《實施意見》提出,推動考評重點從經濟增長等總量性經濟指標向綠色發展質量和生態建設質量等高質量發展指標轉變。健全完善考評指標體系,加強考評結果運用,將考評結果作為生態涵養區黨政領導干部獎懲任免、市級財政轉移支付額度分配、市級重大活動和重大項目落地選擇的重要依據。
■ 對話
北京市發改委副巡視員王穎捷:
“不讓保護生態環境的群眾、企業吃虧”
新京報:生態涵養區在北京有什么重要作用?
王穎捷:生態涵養區占全市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美麗的綠水青山,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是保障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
新京報:此次發布的《實施意見》有什么特點?
王穎捷:總體看,《實施意見》具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突出功能導向。圍繞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突出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主導功能,將保障首都生態安全作為主要任務,堅持加強保護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容量和質量,堅持綠色發展不斷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二是突出實用管用。提出的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結對協作機制、加強干部人才保障、完善考評指標體系等五個方面16項政策都是實用管用的招,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都要落到實處。
三是突出獎懲并舉。既有市級財政轉移支付,又有各區橫向轉移支付,激勵政策和資金都充分給予了保障,在此基礎上,又強調了投入與考評績效掛鉤,做得好的多給,做得不好的少給或不給,落實不力的、出現問題的還要問責追責,相當于給生態涵養區同時注打“強心針”和“預防針”,促其保持定力、落實定位。
新京報:守護好綠水青山是生態涵養區的頭等大事,《實施意見》對生態保護提出了哪些要求?
王穎捷:此次發布的《實施意見》要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按照“兩線三區”進行規劃建設管理,抑制開發建設的沖動和不顧條件的發展沖動,確保區域生態空間只增不減、土地開發強度只降不升。
此外,北京市級財政資金、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等政府資金繼續加大投入。通過設立綠色發展基金、發行綠色債券等方式吸引社會廣泛參與。
今后生態涵養區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推進高水平的生態涵養保護,全面推進各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逐步構建各區城區綠化隔離體系,繼續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到2020年建設和恢復濕地3萬畝以上。
新京報:怎樣讓生態涵養區的群眾、企業“不吃虧、能受益”?
王穎捷:“不吃虧、能受益”就是“不讓保護生態環境的吃虧”,保障好生態涵養區的基本權益和發展權益。
為了讓看山人、護林員、保水員“不吃虧、能受益”,北京制定了很多生態保護補償方面的政策,今年又出臺了《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將通過動態調整機制讓看山、護林、保水的人民群眾實現綠崗就業增收。
為了讓符合功能定位的企業“不吃虧、能受益”,北京對從事節能技改的企業給予每噸標準煤600元(工業企業)或800元(非工業企業)的市級補助。對從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產業的企業予以鼓勵支持,在綠色金融等方面給予保障。
新京報:實現“宜居宜業宜游”綠色發展是此次《實施意見》提出的目標之一,未來將如何實現?
王穎捷:宜居宜業宜游正是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基礎。圍繞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生態涵養區將進一步承接和補充綠色發展的功能和產業,提高發展質量。
通過持續實施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生態涵養區的一般制造業、低小散亂企業等將加快退出,在建設用地和開發強度減量約束下,生態涵養區將騰籠換鳥,實現更加節約集約高效高質量的發展。比如,懷柔區疏解騰退一般制造業企業擴建101中學高中部,更好地服務懷柔科學城建設。
音聲
專家:區級財政更自主 有利生態保護
此次《實施意見》明確,生態涵養區涉及的7個區區級財政將擁有更大自主權。在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李忠看來,這一安排意義重大,“因為這樣一來,區里獲得的資金更多了,并且可以更自主地支持本區生態保護與發展工作。”
“此前,財政資金多是專項轉移支付,例如明確撥付給礦山的款項只能用于礦山恢復。不過目前的財政資金分配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款項劃撥到區之后,該區可以根據實際狀況分配財政撥款。例如,房山地區如果出現嚴重的水質問題,就可以集中資金對癥‘治水’。”
政策制定過程中,如何保證綠色就業的農民不吃虧?對此李忠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首先應給予資金上的支持,比如向保水員、護林員發放一定補助,讓他們有持久固定的收入;其次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生態產業,為生態涵養區的居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采寫/記者 李玉坤 攝影/記者 王貴彬)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