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油菜基地。
60歲老農黃明水。
廣漢糧食生產資料照片。廣漢市委宣傳部供圖
四川是天府之國,誰能想到,地處天府中央的廣漢,居然曾經吃不飽飯;吃不飽飯的廣漢,“逼”出了偷偷“分田坎”的舉動,更沒想到,這竟是推動中國改革發展的創舉之一!
如今乘高鐵從成都向北,十來分鐘到廣漢。但見城市樓房櫛比,國家級高新區里上下班車流涌動;鄉村山水旖旎,綠油油的高標準農田網格化鋪展,坡坎上果園里,黃澄澄的橘子綴滿枝頭,沉甸甸的柚子垂肩……好一派城鄉一體協同并進的新景觀!
“這是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的成果”,76歲的原縣委書記葉文志說。40年來,這片土地上一輪接一輪改革,始終圍繞解決實際問題,激揚著基層農民群眾的創新活力。
“燙”出來的牛市傳奇
眼看快到下午4點,廣漢市向陽鎮火鍋店老板梁成招呼伙計:“趕緊去牛市買牛雜!”
“從活牛宰殺到毛肚上桌,不超過1個小時。”45歲的梁成說。十多年來他家天天客滿。成都人呼朋喚友驅車前來,就為“燙”這口最新鮮的毛肚。
毛肚何來?并非產牛之鄉的向陽鎮,卻供應了全成都1/3的毛肚牛雜和2/3的牛肉,支撐起成都火鍋盛名。你說怪不怪?
毛肚來自改革,來自農民創業突圍。
1992年,南風吹來。廣漢向陽是中國最早興起農村改革的地方之一,村社企業遍地開花。這年,江南村全村集資8萬元,平整出4畝多地,在公路旁辦起了為鋼鐵廠提供半成品的廠子。剛試產就被關閉——“黑煙熏得看不見來車,安全隱患、污染太大”。
村黨支部書記師用全急了:“8萬塊錢,啥子都沒看到就關了?辦廠真‘燙’手!”
吃不好睡不著,有一天師用全盯著地里的牛發愣:“當不成工人,改行當牛販子成不成?!”
大家一商量,說干就干。農民改場地為牛圈,師用全背起軍挎包,邁向產牛區,東上秦嶺巴山,西登松潘紅原,晚上在小旅館內自己捏毛筆寫廣告,白天張貼。“賣牛哪里去?廣漢要開大牛市”的聲音一點點傳遍了產牛區。
1993年12月18日,向陽牛市開業,牛販子有了“家”,4畝多地上擠滿了買牛賣牛者,牛都拴不進來了。
“交易、屠宰、深加工”產業鏈逐漸形成,毛肚等副產品出路成問題,村黨支部召集村民商量:“火鍋燙起來!”人們對“吃好”需求越來越旺,牛雜火鍋一經推出,供給新鮮,味道“巴適”,很快引得南北“吃貨”云集。
關了污染工廠,卻闖開了市場路徑。到1998年,江南村就已家家通水泥路、安電話光纖。如今牛市再次環保升級,到明年春節前,將建成年屠宰量10萬頭、更加環保的“西南第一牛市”。
從無到有、“無”中生“有”,改革基因“燙”得人心激蕩。
最早聯產承包到組的“秘密”
廣漢人的傳奇始于更早的改革開放破冰前期。
時光倒回到1977年前后,水旱從人的廣漢竟也出現農民吃不飽肚子的境況。
《廣漢縣志》記載: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間,全縣社員人均收入比10年前只增加2角5分錢!1976年,因違反自然規律推廣密植和雙季稻,廣漢糧食播種面積上升了253%,糧食卻比1975年減產2104萬公斤。農民種什么怎么種得聽上面的,田里要撥開草才能看見稻谷。
牛不喝水哪能強按頭。1976年,廣漢金魚公社涼水村悄悄把公社不管的田坎給“分”了。村里田地零碎,田坎密集而瘠瘦,在農民眼里卻是實實在在的“口糧田”。農民張德江一家七口“偷”分到的田坎一算,近1.8畝!偷偷耕種,多收了幾十斤油菜籽和黃豆。
1977年,廣漢西高公社五大隊二小隊分成3個作業組,人員土地、種子化肥優次搭配,大家抓鬮分好,聯產承包,責任到組。隊長做了兩本賬,一本假裝記工分,應付檢查;藏起來的賬本才是真實情況。村民又高興又害怕,約定誰都不準往外說。
莊稼自己要說話。在初夏結穗時,廣漢縣委書記常光南看百姓挨餓,坐不住,自己一個人騎自行車到處查看。一路行來,莊稼像沒力氣的人一樣東倒西歪、稀稀拉拉,唯獨騎到西高公社五大隊二小隊,莊稼齊刷刷地挺立著,結的穗也格外飽滿。常廣南大吃一驚,連忙打聽,為什么莊稼這么好?結果問誰都推說不知道,常光南越問謎越多。
一直問到隊長莫詩富身上。莫詩富警惕地問:“你一個騎車的城里人,打聽這干啥子?”
“我是縣委書記常光南,是來學習、總結的,你大膽說吧,不扣你帽子!”
——到收成時,這個隊打了43萬斤糧,比承包前足足多出了21萬斤糧,幾乎翻了一倍!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提出,這個“包”字可不敢碰,經充分醞釀,廣漢縣委把包產到組改為定產到組。
1978年初,廣漢縣委正式在金魚公社啟動了“分組作業、定產定工、超產獎勵”的生產責任制試點。一個“定”字定了心,社員們在分到的責任田里,甩開膀子干開了。1978年金秋,金魚公社的稻田里到處都是一派豐收景象,增產了520萬斤。
而在離廣漢1600多公里的東邊安徽鳳陽小崗村,嚴立華等18位農民在1978年那個冬夜,也按下了開啟“大包干”的紅手印。
幾乎同時,廣漢和安徽小崗村等地農民首創的各項農村改革,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
-
秦腔之花在改革中綻放
易俗社創辦于1912年,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劇院并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 不過,終究是割舍不下戲曲,就在念電大的同時,惠敏莉自己找人錄制了戲曲磁帶、CD、VCD,陜西一共26種地方戲曲,她錄制了13種。2018-11-15 07:24:01
-
總量連上新臺階 中國經濟乘上“改革開放號快車”
從1978年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計算增長33.5倍,年均增長9.5%,平均每8年翻一番。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交出的亮眼成績單。2018-11-15 07:15:01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