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四破”中重生——云南東川探索轉型發展新路
2018-12-01 09:27:3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昆明12月1日電 題:從“四破”中重生——云南東川探索轉型發展新路

  新華社記者嚴勇 吉哲鵬

  云南東川銅礦開采歷史逾2000年,“礦”成就了東川,輝煌之時,被譽為“天南銅都”。

  1999年,東川撤市建區,成為中國第一個因礦產資源枯竭、經濟發展停滯而降級的城市。“生態破壞、城市破舊、企業破產、希望破滅”成為這座城落寞時的真實寫照。

  東川并沒有消沉。2009年3月,東川被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試點城市。近年來,東川主動破除“靠資源吃資源”等觀念,闖出一條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新路。

  思路活了:轉型之路寬了

  “各位腳底下就是我們的產品,通過自主研發,用原先的河沙和礦渣做成的透水磚強度大,透水性好。”一家建筑公司的負責人邢利元介紹。

  思路活了,廢棄物成了“香餑餑”。“按照老辦法把河沙運到昆明去,效益實在是太低了。”邢利元算起了賬,“就地把河沙做成產品,能賣到1600元一方,比之前130元一車沙值當不少呢。”

  這是位于東川四方地碧谷工業園區的云南中洲海綿城市建材有限公司。作為當地產業轉型的典型代表,中洲公司打破傳統思路,不僅讓東川河沙“走出去”,自己還來了個“大翻身”。

  好產品不愁沒銷路。2017年,該公司承接了東川區舊城改造及巧家縣、個舊市的海綿城市樣板路鋪設工作;今年又借“勢”而上,主動對接云南省6個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

  “產品現在是供不應求,公司準備在蒙自、宣威等地再建4個廠。”邢利元信心滿滿。

  記者了解,東川的轉型之路越走越寬。目前,以稀貴金屬、機械加工、新型建材、新能源、生物制藥五個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經濟體系已初步成型。

  資源活用:森林、泥石皆是寶

  1985年,東川森林覆蓋率僅為13.3%,水土流失面積占其國土面積的70%。

  “以前整個山上都是光禿禿的,裸露的石頭隨處可見。”東川區林業局局長王俊回憶。

  東川人將“生態修復”擺在優先位置。2007年至2017年,東川累計人工造林10.85萬畝,封山育林12.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5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由2007年的22.7%上升到2017年的31.09%,歷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均為100%。

  自2004年以來,東川趨利避害,依托境內的泥石流資源,全力打造泥石流汽車、摩托車越野賽,該賽事已于2007年升級為國家級正式比賽。

  發展至今,賽事已連續舉辦了14屆,直接吸引游客累計超過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5.6億元。在越野賽帶動下,一批休閑產業蓬勃興起;汽車銷售、修理等行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東川區委書記胡江輝表示,現在,“泥石流越野賽”代表機遇,代表品牌,是東川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平臺之一。

  脫貧創業:主動“轉身”謀發展

  卸下“礦包袱”,擺脫“一銅獨大”,東川轉型發展成效初顯。昔日圍著礦山“團團轉”的東川人,自身在轉型過程中如何轉身?

  在銅都街道,2017年年初成立了脫貧創業園。一年多時間,就成為東川家喻戶曉的“美食街”,整個片區共有餐館40家,引攤入市商戶102戶,創業和就業總人數達到380人,其中包括5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來自因民鎮的31歲的楊發蓮,便是受益者之一。

  “剛來這里,我什么都不會。老板出錢讓我去蒙自和昆明學習米線制作。”她說,學成回來后就跟著老板做羊肉米線。自從今年2月份開張以來,小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現在的東川,主動謀發展的人越來越多,紅土地上正在匯聚一股龐大的創業洪流。曾經的破敗之城,“面子”上好看了,“里子”也變得厚實起來。

  記者了解,從2007年到2017年,東川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376元增加到3026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814元增加到7800元……

  東川,正充滿信心地走在轉型發展路上。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雪龍”探南極】美麗的普里茲灣
【“雪龍”探南極】美麗的普里茲灣
杭州:初冬濕地賞蘆花
杭州:初冬濕地賞蘆花
“古籍醫生”
“古籍醫生”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啟用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啟用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793018
国产无码在线观看免费在线,37pao国产成视频,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麻豆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二区 | 一级a爱片国产亚洲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五月婷 | 日本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区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第六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