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6日電 題:可可托海:景區你好!礦區再見!
新華社記者張曉龍、周生斌
位于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的可可托海三號礦脈(2018年10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曉龍 攝
新疆各地黨員干部在位于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的可可托海礦區阿依果斯礦洞參觀學習(2017年7月10日攝)。新華社發
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有一座蜚聲中外的小鎮。上世紀,它曾是神秘的世界級礦區;經歷“蟄伏”后,在最近10年轉型為世界級景區。它就是“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叢林”。從地質學角度看,可可托海位于阿爾泰山花崗偉晶巖區,稀有金屬富集。上世紀50年代起,大量鋰、鈹、鉭、鈮等稀有金屬從可可托海采掘運出,冶煉提純變成航空航天和國防尖端制品。
隨著市場需求、資源儲量的變化,因礦而生的小鎮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面臨生產、經營困局。可可托海“礦二代”、新疆有色工業集團稀有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世林介紹,稀有金屬出現枯竭后,企業嘗試開發云母、碳化硅、鋁錠加工等產業,但新疆到內地運距長,完全沒有價格優勢。
位于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可可托海景區內的神鐘山(2018年10月5日攝)。新華社發(徐玟攝)
多樣化經營并不成功,礦區被迫對職工進行分流,許多去了其他礦區工作。可可托海人口從最多時的五六萬人,一度減少到僅1萬余人。
2007年,一家山東企業在可可托海一帶找礦時,無意間發現了當地的峽谷奇觀。
來自新疆各地的黨員干部在位于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的可可托海礦區87選廠車間學習(2016年4月24日攝)。新華社發
“這些花崗巖地貌奇偉瑰麗,令人稱奇。經過反復商討,我們決定改變方向,不搞礦業搞旅游!”山東遠方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秀麗說。隨后幾年,這家企業投入6億余元,修路造橋、宣傳推介,可可托海旅游業開始起步。
然而,受礦業常年萎靡影響,可可托海基礎設施較差。特別是半個多世紀的高強度礦業開發,為小鎮積累了不少生態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旅游業的長遠發展。
2013年,可可托海礦區被國家確定為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試點,礦區綜合治理工作開始啟動。這項治理工作包括生態治理、基礎設施交通、公共服務設施等6大類50項,總投資額37.6億元。可可托海迎來重大轉折。
短短幾年,在中央、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沉寂已久的可可托海出現日新月異的變化:上千戶危舊住房得以改造、堆積如山的尾礦堆被覆土和植被恢復,通往鎮區的公路從前的九十九道彎山路,變為了平直快捷的隧道公路……
與此同時,可可托海的礦區企業也在積極轉型。劉世林介紹,獨立工礦區改造開始后,他們成立了新的旅游公司,負責將舊工廠修舊如舊,把礦山改造為旅游景點,重點開發工業遺跡旅游和紅色旅游。
他感嘆:“從前大家礦山情節太重,總想著開礦謀出路。如今,可可托海的礦業開采雖然全部停止,但我們一樣能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
如今,當年的礦洞變為探險者的天堂,立下汗馬功勞的選廠成了紅色教育基地,通行礦車的老木橋擠滿了舉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一代代礦山建設者的形象被永遠定格,后人將其塑造成大大小小的雕像,屹立在小鎮中心廣場。
在可可托海著名的3號礦脈前,“礦三代”、講解員譚勝利一遍遍地為游客動情講述第一代礦工頂著零下30-4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在露天礦山手選礦石、肩挑背扛的創業情景。
32歲的他說:“雖然沒有像祖輩、父輩那樣成為一名礦業工作者,但我覺得已從他們手中接過那根接力棒。”
退休后的31年里,可可托海第一代礦工、86歲的哈德爾每天都會到工作過的礦山、工廠探視一圈。他一度對發展旅游業非常焦慮,甚至抵觸,“我擔心那些廠礦被拆除,對我們這代人說,那是所有的回憶……”
哈德爾的擔心是多余的,他的回憶被完好保留下來。現在,他積極支持孫子加入新成立的旅游公司,為參觀工業遺跡的外地游客做向導。
可可托海已成為國家5A級風景區、國家礦山公園、“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世界地質公園,承辦了中國體育旅游露營大會、西部文學獎頒獎大會、古老毛皮滑雪比賽等一系列重要節事。
可可托海鎮黨委書記梁秀江介紹,截至目前,可可托海今年的旅游人數已突破200萬人次,全鎮居民人均年收入從2013年的6000元,增長到現在的15000元,旅游業已成為這座功勛礦區的支柱產業。
在可可托海蘇式風格的地質陳列館內,鐫刻著這樣一段話,述說著可可托海的歷史變遷——
“阿山有情,額河不老。那曾鮮活的話語,那曾傳奇的故事,正在新時代的呼喚中款款走來,接續傳承。”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