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2月30日電(記者于瑤、孫天朗)寒冬時節,雖然毛烏素沙漠邊緣的村落不見綠色,但是大圪垯村農民黃清邦家院落卻“熱鬧非凡”:新房壘起一圈藍色的院墻,羊圈里100只灘羊吃著青貯飼料,雞圈里50只灘雞四處溜達……
“快過節了,灘羊1斤超過40元。從去年開始,灘羊行情一路走高,我們大圪垯村家家戶戶養羊收入都不錯。”黃清邦說。
5年前,大圪垯村還是寧夏鹽池縣有名的貧困村。想養羊,封山禁牧后飼草料不足,產業發展受限;想種地,機井水太少,只能覆蓋小片土地,旱地廣種薄收。
養羊是大圪垯村脫貧致富的好渠道,而草原卻是大圪垯村民生存必須守護的。如何兩者兼顧,是大圪垯村464戶村民苦苦求索不得解的難題。
2013年,國能寧夏煤業集團來扶貧,發現大圪垯村脫貧致富還得靠養羊。“不能按原來的養法,我們重新配置水、土地、金融等資源,在恢復綠水青山的同時,讓村民摸到金山銀山?!眹軐幭拿簶I集團扶貧工作隊隊長、大圪垯村第一書記張青說。
張青在大圪垯村一待5年,剛來他就發現大圪垯村“病了”,毗鄰沙漠嚴重缺水,土地大量撂荒,年輕人紛紛逃離,這里成了一個了無生機的村落。于是,國能寧夏煤業集團先為村里打8眼深水機井,使水澆地從700畝發展到5281畝,占全村土地一半。水澆地產量是旱地的3倍以上,僅種玉米每年可收獲飼草1.1萬噸,增收180萬元。
“有了水,我們可以種更多玉米,再做成青貯飼料,不用再為飼草短缺發愁。”大圪垯村村主任馮克勤說。
水澆地多了,收割玉米又缺勞動力。為幫助大圪垯村實現機械化,國能寧夏煤業集團投入近150萬元,購置青貯收割機、農用自卸車、大型拖拉機各2臺。機械化作業后,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確保了青貯飼料的營養價值,還增加灘羊的適口性,大圪垯村進入農業2.0時代。
光有水和飼草料還不夠,村民拿不出錢來擴大養殖規模。扶貧工作隊針對這個問題,組織實施了金融扶持,國能寧夏煤業集團捐助250萬元,當地配套141萬元,村民拿出43萬元,形成了一個434萬元的互助資金池。
“有了資金,再加上技術、保險和銷售渠道,解了后顧之憂,村里灘羊養殖量大增,存欄量達6800只,年出欄灘羊約1.2萬只。我們最近就忙著發放互助資金的事兒,把434萬元發給217戶村民,為明年多養羊提前準備?!睆埱嗾f。
國能寧夏煤業集團綠色扶貧的成功實踐,使大圪垯村重現生機。曾經因貧困外出謀生的村民蔡生飛回鄉創業,貸款流轉承包1340畝荒地,種上了青貯玉米,2018年純收入約20萬元。不僅解決了當地土地撂荒地問題,還吸納本村15名貧困村民務工。
養羊的難題一攬子解決了,大圪垯村民腰包鼓了、信心足了。2013年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2018年預計過萬元,貧困戶由164戶減少到3戶。
現在的大圪垯村,草原環境得到巨大改善,沙塵天越來越少。羊多了,草也多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象又回來了。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