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3月4日電(記者 朱旭東)達奶奶從小學老師崗位退休已20多年,換了多家養老院,總是不滿意。去年9月,高店社區“長者驛家”對外營業后,達奶奶被這里的“全托照護”加“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和舒適的環境所吸引,決定在這里頤養天年。她的學生聽說后,也把老父親接來,一直沉默寡言的老人在這里有了爽朗的笑聲。
在江蘇南通,通過像港閘區唐閘街道高店社區推行“社區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長者驛家模式,讓越來越多的老人實現在家門口養老。
南通是有名的長壽之鄉,老齡化率已達29%,60歲以上老人有222萬人。2017年年底,南通以入選全國第二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單位為契機,加快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專業化發展,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綜合服務能力。
南通首先出臺《南通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實施方案》,并陸續出臺6個配套政策文件,分別為《關于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工作的通知》《關于推進社區長者驛家建設工作的通知》等,形成覆蓋全市98%老年人口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政策保障體系。按照規劃,到2020年,南通將實現每個街道至少1家日間照料中心、1個社區老年護理站、1家嵌入式養老機構(長者驛家),農村敬老院全部轉型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具備日間照料、助餐助急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功能,每個社區(村)擁有1個居家養老服務站。
據了解,南通市在今年2.8億元的養老服務經費中,安排1.45億元用于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建設,其中,11家標準化日間照料中心、252家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建設被列為今年必須完成的為民辦實事項目。這些中心、站點建成后,都將具備送餐助餐、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應急服務、精神慰藉5項基本養老服務和多項個性化服務。
當地還為入住養老機構或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每人每月100元至300元的補貼,并逐步提高照護保險居家支付標準,減輕居家失能老人經濟負擔。在農村,為分散供養的五保老人、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等老人簽訂“一助一”關愛服務協議,解決他們的生活難題。城市社區則由樓道長或社區干部、志愿者等通過電話問候、上門探望等多種形式,定期巡視探訪70周歲及以上的獨居老人及空巢、重殘老人等。
此外,南通鼓勵全市243家養老機構把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的專業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在社區建設長者驛家,使在社區或居家養老的老人就近獲得機構照料?!熬蛹摇鐓^—養老機構”的鏈式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南通形成。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