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傷痕清晰可見的胡顯祿,看著電腦中戰友的照片,仍不敢相信山頂的一別竟是永別
胡顯祿手上的黑色印跡洗了幾次也無法去除
孔祥磊柜子上的銘牌
留守戰友將孔祥磊心愛的吉他與行李打包好
“發現遺體的時候,很多人都是臥倒、捂著口鼻的姿勢,但火情太快了,沒有用。”回到營地后,胡顯祿洗了幾遍手,但大火留下的黑色印跡始終難以去除。
3月31日,西昌森林消防大隊四中隊指導員胡顯祿和中隊長張浩一起帶領中隊20名隊員趕赴木里火場。其中,胡顯祿帶領4名隊員作為先遣隊的一部分,先行下山偵察。由于遇到火情突然增大,一名來不及爬過障礙的戰士不幸犧牲。而與他們分頭行動的張浩一行15人,則在遇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爆燃后全部遇難。
胡顯祿回憶,今年出警的幾次森林火災中,都曾遭遇過爆燃。但“都是擦身而過,沒有遇到過像這次這么突然的”。
山頂一別竟成最后一面
4月3日,已經回到營地休整的胡顯祿身上、衣服上仍處處保留著大火的痕跡。“手上這個黑色的印跡洗了好幾次了,就是洗不掉。”除了洗不掉的黑色印跡,鼻子處十分明顯的一道傷疤,也是他過去幾天艱難經歷的又一體現。
“灰頭土臉”、沉默不語、低聲啜泣、互相擁抱……幾乎已經成為回來的戰友們的群像。時不時會有一些退役老兵來看望大家,他們或從外省趕來,或來自四川省內其他城市。
有些人退役已久,有些人去年才剛剛離開森林消防的隊伍,但無論認識與否,胡顯祿都會打起精神,替這些老兵介紹中隊現在的情況,帶他們參觀遇難者的宿舍。
既往12年的消防經歷,使得這名老兵愈發的堅強。但當回憶起山上的經歷時,一直鎮定的他語氣里還是不可避免地透露出傷感。
胡顯祿介紹,當天三、四兩個中隊共派出了43名隊員。除了駕駛員、炊事員等6人負責在山下留守,其余37人盡數上山。
抵達山頂后,大隊安排了一支10人先遣部隊,“其中我們中隊派了5個人,剩下15人則在中隊長的帶領下,從另一條路下山撲火。”胡顯祿回憶,與戰友分別前,大家像往常一樣互相叮囑了幾句,“主要還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因為對各自的訓練實力有信心,也沒有特別擔心。”
彼時,他沒有想到,這會是自己與15名戰友的最后一面。
戰友爬慢一步被大火吞噬
由于原始森林的層層遮擋,胡顯祿一隊與另一隊分別后,就再也沒有看到對方的身影。
專注于火情偵察的他描述,自己和戰友一邊下山一邊排查火情時,沿路幾乎沒有明火,兩處著火點的撲滅工作也還算順利。
“但又走了一段后,我就發現情況不太對。眼前的煙突然就重了起來,于是我們緊急決定橫向逃生。”為了避開前方火情,胡顯祿和隊友選擇爬過一道一米左右高的“障礙”——一根倒地的大樹。由于樹木下方布滿落葉,難以著力,穿越的速度不免有些耽誤。
很快,現場發生了爆燃。火情來勢洶洶,不一會兒就躥到了樹冠部位,不少樹木被燒空了,樹底下的戰友則更是退無可退。“落在隊伍最后面的一位戰友,因為來不及爬過去,就被大火吞噬了。”
聯系自己的經歷,胡顯祿猜測,張浩帶領的另一隊也是遇到了爆燃,規模可能比自己遇到的更大。
遇難者做了臥倒等防護動作
胡顯祿說,先遣隊有人遇難后,自己一行人就先行下山休整。在山下,他們被告知,另一路的戰友都還沒有下來。
由于已是深夜,大家就在山溝里睡了一晚。天亮后,又再次一頭扎進深山。這一次,他們的任務成了搜尋戰友遺體。
“剛剛經歷過大火,山路愈發陡峭,搜尋一度十分艱難。”他回憶,找到最后幾名戰友時,自己已經爬過了四座山包。現場情況證實了胡顯祿的猜測,張浩他們顯然也是遇到了爆燃。
“這種情況我們這幾個月遇到了好幾次,大家也都有了處置經驗。要么自己再放一把火,建立隔離帶;要么另找道路,緊急逃生。但這次真的太快了,這些方法都來不及實施。”他介紹,之前,駐扎在木里縣的森林消防大隊就已經上山排查了一圈,沒有遇到大規模爆燃。在他們之后,也沒有其他更大規模的爆燃發生。“如果我們早30分鐘或者晚30分鐘下山,可能戰友們都不會犧牲。”
胡顯祿說,發現戰友尸體時,不少戰友都處于臥倒、捂住口鼻的姿勢,這是訓練中教給大家的避煙方式。遺憾的是,避得了煙卻避不了火。“火情太快了,臥倒也沒有用。”
4月3日凌晨,在搜尋到全部戰友遺體后,胡顯祿和其他隊員也回到了營地。談及未來,他說:“總結經驗,中隊還在,我們還要堅守。”
追憶
消防四班留守者:我想讓他們回來
3月31日零點50分許,西昌森林消防大隊接到任務稱,木里縣突發山火。大概兩個小時后,大隊三中隊四中隊共43人趕赴火場。
此后,他們當中的26人在山火中遇難。四中隊指導員胡顯祿說:“如果我們早半個小時,或者哪怕再晚半個小時趕到山頂,戰友們也許就不會出事。”
然而,爆燃來得太快,容不得這些如果。自山頂分別后,與胡顯祿分頭行動的15名中隊戰友,在撲火過程中遭遇爆燃,無一幸免。其中王富泉所在的四班,5名上山隊員都犧牲在這場大火里。
只剩4個人的消防四班
13時50分,午休起床的號角準時在消防大隊的院子里響起。四中隊四班的宿舍里,卻依然靜悄悄的。
隊員王富泉投了拖把,又拖了一遍地。駕駛員張康在床上蜷縮著,一聲不吭。往常,這會兒班里應該已經響起了大家整理洗漱的聲音。
現在,卻只剩下沉默。
王富泉說,自己班里一共9個人,3月30日接到任務的時候,自己和腳傷未愈的梁桂被安排在營地站崗,加上還有一個戰友去成都帶兵,班里剩下6個人都去了木里縣。張康與中隊其他幾名炊事員、駕駛員負責在山下留守,其余5人都上了山,最終都沒有回來。
現在,5個人的床鋪已經被整理整齊,端端正正地擺放著他們各自的軍帽。唯一的差別是,犧牲戰友的帽子上沒有國徽,“應該是在遺體上”。
留守戰友替大家打包好行李
王富泉他們替大家打包好行李,打算過兩天郵回每個人的老家。老班長孔祥磊的包裹背后豎立著一把吉他,是他平常最大的愛好。指導員胡顯祿說,孔祥磊彈得一手好吉他,就是性格比較內向,所以一般不自己唱歌,除非有戰友答應與他合唱,“印象里他愛唱《朋友》,經常給大家伴奏。”
作為留守者,王富泉的心情恐怕很難用語言描述。自他去年入伍以來,就是與這些人朝夕相處,“高繼塏,我們的班長,班里最開朗活潑的一個人,平常雖然訓練上比較嚴厲,但生活上很照顧大家;汪程峰,副班長,比較內向的一個人;楊瑞倫,和我是同期兵,比我大一點,平常很照顧我;孔祥磊,29歲的老兵,原來是一班的班長,后來他們班好幾個老兵復員后就拆了班來到我們班,今年也是孔班長最后一年當兵,他說最后一年不想當班長了,想當一名老兵;康榮臻,也是我們同期的,山東人,平常脾氣比較火爆,但我們大家還是相處得很愉快……”順著每個人的柜子,王富泉一個一個如數家珍地介紹起班里的戰友。數到最后,他忍不住捂住臉哭了起來。
從未想過這一次是永別
4月1日,王富泉和其他留守營地的戰友被管理員集合起來,被告知出發去撲火的戰友可能已經遇難。“忘了當時是什么心情,每個人都偷偷回到班里哭。”王富泉說,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自己和戰友也多次接到任務去處置火情,從來沒有過人員傷亡的情況。所以,這一次送大家出發的時候,也從未想過這可能就是永別。
“我不想他們成為英雄,我想讓他們回來。”
后續
西昌今日全市哀悼撲火英雄
為沉痛哀悼撲救木里森林火災犧牲的30名撲火隊員,四川西昌市政府決定,4月4日為哀悼日,全市范圍停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
此外,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4月3日介紹,四川涼山木里雅礱江鎮山火救援現場3日實施了人工增雨作業。
據了解,首輪增雨作業發射了兩組共18枚人工增雨火箭,目前現場專家正在會商,確定下一輪的作業時機。
據火場反饋,人工增雨效果良好。目前火場已經在下雨,雨量逐漸增大。
據了解,4月3日上午,工作人員就在現場做好了增雨作業的準備,但由于氣象條件不佳,作業一直未能進行,3日下午1點多,山區氣象條件已滿足人工降雨要求,現場工作人員開始增雨作業。
處置
辱罵火災犧牲人員網民被刑拘
4月3日,福建晉江市公安局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報稱,一網民通過自己的百度賬號“龍卷風等你”在網絡上發布侮辱滅火犧牲英雄的言論,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警方于4月2日15時許抓獲“龍卷風等你”賬號使用者尹某。目前,尹某因涉嫌尋釁滋事罪已被刑事拘留。
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3月31日下午,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突遇山火爆燃,30名撲火人員失去聯系。4月1日,30名失聯撲火隊員遺體全部找到。
正當全國人民為30名滅火犧牲英雄而悲痛、通過各種方式自發悼念之時,一網民通過自己的百度賬號“龍卷風等你”在網絡上發布侮辱滅火犧牲英雄的言論,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引發網民的強烈憤慨。
接到四川警方的協查通報后,晉江市公安局立即啟動“三即十快”警務新機制展開偵查,并于4月2日15時許抓獲“龍卷風等你”賬號使用者尹某(男,30 歲,貴州省畢節市人)。尹某對自己在網上發布侮辱四川滅火犧牲英雄言論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
目前,尹某因涉嫌尋釁滋事罪已被刑事拘留。
接收木里森林火災
捐贈官方賬號公布
涼山州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3日公布了接收木里縣森林火災慈善捐贈的公告。據介紹,此次官方接收木里縣3·30森林火災慈善捐贈的銀行賬號和聯系方式如下:
開戶名:涼山彝族自治州慈善總會
賬號:51001818608050581078
開戶行:涼山州建行營業部
捐贈地址:涼山州民政局504室(西昌市土城巷55號)
聯系電話:0834-2175421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