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4月8日電(記者魏玉坤、王金金)“把根扎緊、扎牢了,才能走到村民的心底。”頭戴一頂黑色鴨舌帽,腳蹬一雙藍白相間運動鞋,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優云鄉政府,29歲的志愿者求杰尼瑪談起農村工作頭頭是道。
自小在瑪沁縣城長大的求杰尼瑪,對農村工作卻一往情深。2016年,從西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后,他果斷報名“青南計劃”,成了優云鄉政府的一名志愿者。
“青南計劃”是青海省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公開招募高校畢業生到青海南部地區貧困縣的鄉鎮從事教育、扶貧等志愿服務工作,一般為期2年。
“路很不好走,從縣城坐4個小時的車才到鄉上,頭暈、惡心,不好受,但心里還是很期待,也有點忐忑,一路上都在想怎么跟鄉上領導和村民打交道。”求杰尼瑪回憶起剛去鄉政府報到時的場景。
談及現在的工作,求杰尼瑪頗為興奮。“平時跟著鄉上的工作人員走村入戶,協助解決村民遇到的難題,鄉政府出臺的政策,我也幫著翻譯成藏文。”
今年1月以來,當地遭遇強降雪天氣,受其影響,很多牧民家都出現了飼草料短缺的情況。為了解村民受災情況,求杰尼瑪多次跟著鄉干部下鄉走訪、加班。
“眼下,牧民最怕的就是牛羊飼草料供應不足,我們得時刻保持警惕,應對接下來的災情變化。”求杰尼瑪言語中透著一股韌勁。
3年來,求杰尼瑪有近一半的時間在村里調研。他爭分奪秒學習農村政策,努力把自己打磨成一個工作能手。送學齡娃娃上學、幫著村民報銷醫藥費、給村民宣講扶貧政策……事無巨細,求杰尼瑪都很上心,想方設法出力。
他說:“做好農村工作,關鍵要用真心換真心。”剛開始,在村民眼里自己就是個“裝樣子的小毛孩”。如今,“他們有什么事就跟我說,覺得我可靠。”
去年7月,求杰尼瑪本可以被選派去果洛州政府工作,但他放棄了這次機會,毅然留在了這里。“剛熟悉工作沒多久,這時候離開了,總覺得辜負了村民對我的信任。”求杰尼瑪低聲說。
“熱愛,始于興趣,終于堅守。”短短一句話,詮釋了一位年輕人的情懷。如今,大學畢業照上那個陽光活潑的大男孩,已成長為一位自信從容的基層工作者,期待了4年“去農村工作”的愿望,也在青春與熱血的澆灌中生根發芽。
“在我們這種偏遠地區,為了更好地開展基層工作,很需要年輕大學生的加入和堅守,希望更多懷揣為民情懷的年輕人能扎根農村,為實現鄉村振興助力。”優云鄉鄉長王世慶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