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天壇醫院新院,一輛999救護車停在醫院內。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2015年6月,一輛120救護車在高考考場外隨時待命。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4月12日,北京市人大組織召開“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提高急救服務能力和水平”議案辦理工作啟動會。記者了解到,北京將利用3-5年時間推進120、999兩個急救系統整合,實現統一調度,急救呼號將逐步統一為“120”。
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有284人次代表提出了14件關于院前醫療急救方面的議案,經大會主席團決定合并為一項“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提高急救服務能力和水平”議案,交市政府辦理,由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按照市人大常委會2019年工作安排,11月份召開的常委會會議將聽取和審議市政府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
市人大常委會已成立議案督辦工作組,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侯君舒、龐麗娟任組長。北京市政府成立議案辦理工作協調小組,市政府主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衛健委主任任副組長。
對于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保障情況,代表提出包括院前醫療急救機構規劃建設、優化布局;合理統籌120、999急救資源,有效提高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呼叫滿足率和縮短急救反應時間等。
對于統一監督管理的情況,代表提出協調實現120院前急救網絡與999緊急救援網絡信息平臺的有效聯動,建立健全全市統一的監管和信息共享平臺。
對于院前醫療急救人才隊伍建設情況,代表提出建立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特點相適應的醫護人員崗位輪轉機制和薪酬待遇、職務晉升等激勵、保障機制等。
對于社會急救能力建設情況,代表提出推動影劇院、體育場館、機場、火車站、地鐵站、學校、景區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配置完備的醫療急救設備設施和藥品,提高公共場所醫療急救保障能力等。
【焦點1】 系統整合
統一平臺調度全市所有院前救護車
市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今年將研發全市統一的指揮調度平臺,具備直接調度全市所有院前救護車的功能,由120、999共同使用。新平臺增加與二、三級醫院的信息接口和居民健康檔案的數據接口。同步研發“北京通APP”手機端急救功能,方便市民多種方式呼叫急救服務,逐步分流120、999電話呼叫量。
此外,北京將利用3-5年時間,穩妥推進120、999兩個急救系統整合,實現統一指揮調度,逐步實現急救呼叫號碼統一為“120”。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所使用的“999”號碼逐步轉變為非緊急救護及航空醫療救援呼號。
記者了解到,這項工作的主責部門是市衛健委、市紅十字會,市委編辦、市經濟信息化局、市人力社保局、市通信管理局參與。
此外,今年6月底前,北京將制定出臺關于實施院前急救分級分類救護的相關辦法,合理配置和調派急救資源,優先保障急救患者的服務需求;細化非急救服務范圍,實施預約轉運服務;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監管。
【焦點2】 公共服務
3年在390余座地鐵站配置急救設備
市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擴展多種支付方式的應用,實現醫保實時結算,完善急救服務用戶回訪及滿意度調查機制。在急救調度系統中嵌入居民區詳細信息(如樓層、樓門、電梯等)并及時更新,精確采集患者地理位置信息,提高急救效率,2020年實現。
同時,北京將加強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和藥品配置。
今年年底前,市衛健委制定出臺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藥品配置指導目錄。市交通委、華北民航管理局、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等履行行業管理職能,用3年時間,組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5座火車站、390余座地鐵站、8個交通樞紐、7個長途客運站等公共場所,按標準落實急救設備設施和藥品配置。
【焦點3】 制度改革
醫生在職稱晉升前到急救機構服務
雷海潮介紹,根據規劃,北京市將組織部分具備條件主治醫生在晉升高級職稱前到急救機構服務,具備資質的急救機構管理人員每周需到急救一線出車1天,通過適當增加值班密度方式增加車組。另外,按照人車匹配標準,缺口部分補充招聘醫生、護士及駕駛員、擔架員。
北京將動態調整、優化急救專業機構職稱結構,適度提高高級職稱占比,對院前急救人員重點評價院前臨床實踐操作能力、急救醫技水平和工作業績等;可自主選擇論文、專利、工作報告、病例病案作為職稱評審依據。設立院前急救人員席位序列,與績效工資掛鉤。為45歲以后不能或不愿繼續從事院前急救一線工作的人員暢通工作選擇路徑。今年第三季度出臺相關政策文件。
此外,針對在北京院前醫療急救崗位工作一定時間后的外省市醫生,通過人才引進途徑辦理落戶手續;在工作居住證辦理、榮譽稱號、公租房申請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焦點4】 機構設置
今年新建30至40個急救工作站
雷海潮介紹,相關部門將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機構相關設置規劃的編制工作,全市規劃建設約340個急救工作站,各區政府負責建設,用3年時間完成。
其中,今年在13個區新建30-40個標準化急救工作站,利用騰退的公共空間等多渠道解決急救站點用房問題,擬在養老院建設5個、公園3個、消防站2個、交警隊3個,其余設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醫院,年底全市急救呼叫滿足率達到90%以上。
此外,北京將用3年時間完成16個區233個急救工作站的標準化改擴建工作,各區每年完成占總量的1/3左右,建設經費由區政府負責統籌,發改、財政部門給予支持。
市級急救中心在今年率先實現對東城、西城扁平化管理的基礎上,用3年左右時間逐步將中心城區急救站點納入扁平化管理。
■ 鏈接
北京紅十字會:999是120的補充力量
北京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北京紅會下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999按照《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的規定要求,一直與公立院前醫療急救系統120共同承擔全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任務,發揮了一定的補充、聯動和協同作用。
該負責人表示,期望政府借這次改革,進一步厘清和明確非急危重癥患者社會服務的范圍,明確999的任務和職能,另一方面,紅會也將指導999加快建立完善非急危重癥患者的社會服務體系,逐步構建形成以120為主體的院前緊急救援服務體系和以999為主體的如社區服務、轉運回家、家中處置等非緊急救援服務體系,將999打造成為北京市非緊急救援服務品牌,從而滿足首都市民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
該負責人說,現階段將999作為120的補充力量,繼續做好急危重癥患者救援服務,切實滿足北京市緊急救援服務需求,加大群眾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培訓力度。(記者 李玉坤)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