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5月10日電 題:接續奮斗 綠色發展——河北筑起“綠色長城”
新華社記者郭雅茹
北京世園會“河北日”活動9日拉開了序幕。走進河北園,每一處景觀無不體現出“綠色發展”的理念。
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劉鳳庭表示,河北園區建設圍繞北京世園會“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的辦會主題,體現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帶領7500萬燕趙兒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
位于北京正北約450公里的河北承德塞罕壩,有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而在解放初期,那里卻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原。
1962年,369名平均年齡不足24歲的創業者,從四面八方奔赴塞罕壩,在白雪皚皚的荒原上,拉開了創業的序幕。在第一任黨委班子帶領下,啃窩頭、喝雪水、住窩棚、睡馬架,以苦為榮,以苦為樂,走出了艱難創業的征程。
50多年來,三代塞罕壩人接續奮斗,從高寒、高海拔、大風、沙化和少雨的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下,將森林覆蓋率從建場初期的11.4%提高到現在的80%,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與建場初期比,年均無霜期增加14天,在華北地區降水量普遍減少的情況下,當地降水量反而增加100多毫米,大風日數減少28天。
如今,塞罕壩的綠色正在加快向周邊輻射延伸。通過大力植樹造林,在首都北方形成了一道寬約30公里、長約360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
這一棵棵樹不僅見證了塞罕壩綠色發展的奇跡,也見證了以塞罕壩人為代表的燕趙兒女半個多世紀以來為改善生態筑起的防風固沙、護佑京津的一道道“綠色長城”的崛起。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風沙緊逼北京城”的情況被改變。據測算,通過植樹造林,張家口、承德、秦皇島等9個市的84個縣(市、區)水土流失面積由1978年的6萬平方公里減少到3.9萬平方公里,重點治理區土壤侵蝕模數下降70%。近十年京津冀春季沙塵天氣減少了七成多。
如今,河北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速與京津兩市生態體系的對接融合。河北省植綠護綠保護生態環境的氛圍日益濃厚,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河北省國土綠化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的意見》等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確定到2020年,全省完成營造林1667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36%以上。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