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7月4日電 題:“科技報國是我們奮斗的方式”——記遼寧奧克集團董事長朱建民
新華社記者陳夢陽、王瑩
他叫朱建民,遼寧奧克集團董事長。
數十年來,在科研和創業道路上,他百折不撓,將一家微小的校辦工廠,發展成年產值逾80億元的化工新材料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填補了多項國家技術空白。
“科技報國是我們奮斗的方式。”朱建民說。
“開發環氧乙烷是我生命的組成部分,我無怨無悔”
1982年,大學即將畢業的朱建民立下人生目標——科技報國,并明確了主攻方向——環氧乙烷及其衍生物。1988年研究生畢業后,他來到遼陽石油化工專科學校任教。
1991年的一次實驗中,裝置爆炸,朱建民幸運地撿回一條命,但永遠失去了右腿。“開發環氧乙烷是我生命的組成部分,我無怨無悔。”朱建民安慰探望他的親友同事。
1992年初春,剛剛戴上假肢的朱建民正處于肉體與器械的艱難磨合中,堅持和同事去江蘇一家化工廠進行課題組轉讓的技術試車工作。乘車、乘飛機、乘船……他拄著雙拐,艱難地完成試車。
20多年過去,朱建民先后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60多篇學術論文和專題報告,數十項科研成果得到了產業化應用。他領導的奧克集團先后承擔并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創新基金項目,在二氧化碳與環氧乙烷資源化開發利用、聚酰亞胺戰略型新材料研發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做科技企業不能追求賺快錢,要耐得住寂寞”
熟悉朱建民的人說,朱建民是一個科技狂人,一個腳踏實地的實干家和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
當年失去右腿住院期間,朱建民決心要讓自己的科技成果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1992年,他帶領學校的兩名同事,依靠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成果和8萬元借款,創建了“小微企業”奧克化學。
“那時真是難啊!沒有錢,四處求告……”朱建民回憶起步時的情景。最終,設備廠家、施工單位、原材料供應商等均被朱建民身殘志堅的奮斗精神和真誠執著所感動,賒給了他價值幾十萬元的設備、土建安裝和化工原材料。企業在艱難中起步。朱建民隨后選擇辭職創業,成立了遼寧奧克集團。
20多年來,朱建民做企業的目標始終如一,就是把環氧乙烷做大做強,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奧克股份上市后募集了20多億元資金,面對房地產熱、開礦熱、金融投資熱,朱建民不改初心。“做科技企業不能追求賺快錢,要耐得住寂寞。”他說。
他以敏銳的判斷力和超前眼光,為企業先后選定了太陽能晶硅切割液、高性能混凝土減水劑聚醚、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等產品和技術發展方向,緊緊抓住光伏產業、綠色低碳產業等發展機會,使企業迅速發展成國內產業鏈最完整、規模最大、分布最廣的環氧乙烷衍生精細化工新材料制造企業,并成為全球最大的減水劑聚醚和晶硅切割液制造商,成功實現進口替代。
“王者之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個人價值只有融入到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中去,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這是朱建民的信念。
在奧克集團的每一個基地,都可見“共創共享、共和共榮”8個大字。2000年,奧克化學有限公司成立,朱建民堅持不控股,只拿了21%的股份,其他股份全給了創業團隊和企業職工,有的員工拿不出錢入股,朱建民還借錢給他們。2010年奧克股份上市前股改時,一些朋友勸朱建民:“作為創始人和董事長,理所當然地應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朱建民再次拒絕。多年來,奧克的核心管理團隊始終不離不棄,無一人離職。
就這樣,朱建民帶領奧克集團一步步實現其專業領域的“王者之夢”。
目前,奧克集團在東北、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成功進行了百萬噸乙氧基化產能戰略布局。“我們企業規模現已在世界同行業中名列前茅,未來的目標是在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上力爭鰲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朱建民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