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7月16日電 題:我為家鄉添份“雅”
新華社記者 韓振
炎炎夏日,秀美的重慶市璧山區秀湖國家濕地公園碧水蕩漾,芳草肥美,游人如織。琴音繚繞處,一些游客正坐在茶館品茶賞樂。
“4年前我返鄉創業剛在這里開設茶館時,誰會相信一個沒有麻將牌的茶館,居然能夠生存下來,并且生意還這么紅火!”49歲的云莊茶館負責人王永華感慨地說。
在川渝地區,群眾到茶館消費,大多是邊喝茶邊打娛樂麻將。但王永華偏不信這個邪,他決定開一間只供喝茶、沒有麻將的茶館。
“我要為家鄉添份‘雅’,在這里注入更多文化!”他說,自己2015年以前,一直在云南做茶葉生意,對茶文化比較有研究。“不把自己的特長利用好,不但虧待了自己,也對不起家鄉。”
對于他的這個決定,他身邊的朋友紛紛潑冷水。“很多人勸我不讓搞,說生意肯定做不走。但越來越美的家鄉,卻給我了信心。”王永華說,近年來,璧山逐漸成為一個“小而美”的城市,都市中見田園、田園中有都市。“小而美”的背后,當地政府對文化也日益重視,曾經“沉睡”的文化資源正在被“喚醒”。
秀湖之畔,一條由仿古建筑群落構成、閑置了六七年的水街,如今正在被當地政府打造成國際非遺創意小鎮,以傳承、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本地的人文底蘊,目前臺灣、河南、浙江等多地的1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簽約入駐。
“實際上,璧山的人文底蘊非常深厚,歷史上出過兩位狀元和多位翰林,還有大量的人文古跡、傳統技藝,近年來璧山一直在加快發掘、整理和活化。”璧山區委宣傳部部長歐漢東說,王永華與璧山正在做的事情不謀而合,那就是不但讓璧山更美,還要讓璧山更“雅”。
“共同的目標,讓我們雙方相得益彰。”王永華說,璧山打造的秀湖國家濕地公園吸引了客流量,而文化資源的挖掘、文化產品的打造又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質,這為飲茶培育了潛在消費群;茶莊也順勢而為,不但布置上雅趣橫生,還引入古琴、箜篌等聲樂演藝,茶韻和音韻相互交織,讓秀湖不但有了“顏值”,更有了“氣質”,這又反向拉動了客流量。
客流量一大,生意想不“火”都難。“2015年,茶莊收入只有幾十萬元,去年一下增加到280萬元,今年僅上半年收入就接近200萬元。”王永華說,茶莊不但收入可觀,還解決了10多個人的就業,在這里工作的茶藝師,每月最高收入上萬元。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