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7月27日電(記者有之炘)運動時健碩的身體、交談時陽光的笑容、工作時專注的神情、沒有右前臂,第一次遇見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維權處的工作人員楊曉春,不禁讓人聯想起金庸筆下的“獨臂楊大俠”。
國新辦近日發表的《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達到948.4萬人。“楊大俠”就是其中的一員,他自身的從業經歷以及他所幫扶的就業對象,既是個人拼搏的勵志故事,也是殘疾人就業環境優化的一個剖面。
楊曉春是“80后”,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農家,先天性沒有右手前臂,造成肢體性三級殘疾。雖然在他的成長經歷中,難免會遭到異樣的眼光,卻無法阻擋他成為一枚“文武雙全”的優秀青年。在大學里,他連續獲得國家獎學金、校優秀學生獎學金、自強獎學金,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學生干部、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等稱號;在體育場上,足球、籃球、自行車等項目他樣樣身手不凡,游刃有余;在業余時間,他熱心公益事業,先后做過世博志愿者、助學扶貧志愿者等。
“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弱者,健全人能做的工作,我一樣能做。”楊曉春向記者表示,“生命的意義就在于自身的追求和拼搏,從小我就告訴自己要爭氣。”
為推動殘疾人公務員的職業發展,自2013年起,上海市連續開展殘疾人公務員專項招錄工作。2016年,楊曉春以高出分數線40多分的筆試成績和優異的面試表現被錄用,成為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名公務員。工作表現突出的他于2018年加入了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維權處,主要從事信訪及殘疾人法律救助的業務。
“這些年來,殘疾人就業環境越來越好了,好政策改變了許多殘疾人的人生軌跡。”楊曉春坦言,“如果殘疾人能夠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有一份合理的收入,這會讓他們在家庭和社會中不僅僅是被幫助,更有能力去付出。”
楊曉春現在的工作經常會幫扶到有求職需求的殘疾人士。據他觀察,近年來殘疾人就業的方向日益趨向多元,不僅進入國企、民企、外資企業就職,自己創業的數量也在增加。
為更好服務殘疾人就業,上海市各區殘疾人勞動服務所等相關部門通過各種渠道開展宣傳,鼓勵用人單位參會招聘,積極吸納殘疾人就業。另外,在就業總量壓力不減和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的大背景下,“2019年上海市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招聘會”組織了65家社會單位參加,提供面向殘疾人大學生求職者的招聘崗位超過300多個,整體崗位平均月薪突破5000元。
國新辦近日發表的《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殘疾人就業總體規模與結構趨于穩定,新增殘疾人就業人數每年保持在30萬人以上。2018年,城鄉持證殘疾人新增就業36.7萬人。
楊曉春第一時間仔細研讀了這份白皮書,他深有感觸地說:“全國殘疾人貧困人口比例大幅減少,這幾年殘疾人就業政策確實好了很多,殘疾人的收入也提高了。同時,社會對于殘疾人的觀念轉變了,對殘疾人的接納程度高了。”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