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干細胞的治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在進行造血干細胞的骨髓移植后,被移植人血液的DNA和受體是否一致?間充質干細胞是否能夠批量生產?干細胞的異體注射,會不會產生排異反應?干細胞在骨科方面有什么研究和應用的可能?日前,在以“返老還童的想象與現實——干細胞和再生醫學的未來”為主題的第47期理解未來科學講座中,與會者將這些大眾關心的問題向講演嘉賓一一拋出。
曾經,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而今年7月份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77歲,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49億,占總人口的17.9%,但有超過1.8億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
如何讓人們在壽命延長的同時提高生存質量?近年來,干細胞、再生醫學逐漸成為公眾在健康領域關注的一個熱點,這些新技術不僅能治療疾病,還能用來抵抗衰老。
干細胞讓“返老還童”不再是天方夜譚
有人預測未來干細胞對社會的影響,就像智能手機的出現一樣,將會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
“干細胞的應用可以分為模型、工具和藥物這三方面。在實際應用中,從體外培養到依托動物實驗的臨床前研究,再到臨床應用,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干細胞研發中,科學布局、產業規劃、管理與宣傳等方面仍然亟待加強。”在講座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偉說。
干細胞抗衰老的研究,吸引著全球頂尖醫學者的目光。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不僅應用在疾病治療上,在抗衰老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諾貝爾獲得者、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在2006年發現,有4個基因能夠對細胞進行重新編程,使細胞恢復到年輕甚至是胚胎干細胞的狀態。山中伸彌在實驗中驗證了運用該技術可以讓培養皿中的人體皮膚細胞活力提高。另外,他們對一只患有早衰疾病的白鼠做了實驗,結果白鼠早衰特征消除而且壽命也得到延長。
位于美國加州的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細胞重編程”,使培養皿里的人類皮膚細胞由表及里都更加年輕。他們同樣對小白鼠做了實驗,最終使患有早衰疾病的小白鼠消除衰老特征并延長30%的壽命。
專家表示,相對于美國和日本,我國對干細胞研究起步比較晚。當前,干細胞在國內醫學界屬于新生事物,但仍有一些技術已經步入了成熟階段。在當前醫學條件下,面對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癥等疾病,患者只能依靠終身服藥來延長生命,隨著近年來干細胞技術不斷發展,這些被視作“終生攜帶”的疾病也許可以被治愈。
再生醫學可以重建膀胱、肝臟甚至心臟
“80歲,還是90歲?前幾年,新疆有位老壽星活到了128歲——人的壽命完全可以達到120歲, 那么為什么很少人活到這個歲數?因為我們人體的器官會老化、會磨損,而再生醫學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告訴記者。
什么是再生醫學?戴建武解釋道,再生醫學就是利用生物材料及一些誘導因素,利用我們身體里的細胞來修復、重建組織或者器官。當然,重建組織器官不是像捏面人那么簡單。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的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已經成功研制出基于膠原蛋白的功能生物材料,結合人體干細胞或再生因子,可以引導不同組織的再生。
“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失明的人可以重見光明,坐在輪椅上的人可以站起來,像我們一樣去行走。再生醫學可以重建一個膀胱,一個肝臟,甚至一個心臟。未來,需要做器官移植的人不會再經歷漫長的等待,我們大多數的人,應該可以健健康康活到120歲——這就是再生醫學的夢想。”戴建武說。
再生醫學是近20年才興起的新型醫療技術。“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樣,我國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研發經費。我國神經系統、生殖系統領域的再生醫學研究目前走在世界前沿。誰做得快,誰做得好,誰就占領了制高點。”戴建武說。
目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干細胞研究團隊已經在長達12年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前研究的基礎之上,啟動并完成了數例帕金森病患者的干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這樣的階段性進展,對再生醫學的穩步向前發展是個極大地鼓舞。”李偉說,盡管干細胞的研究和發展還需要一個過程,預期5到10年內,將會有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的干細胞藥物上市銷售。(記者 馬愛平)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