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2月30日電 題:“支部建在家門口 黨員群眾手拉手”——柳州中山花園小區黨建引領創新社會治理
新華社記者陳露緣
“幾年前,我們小區路燈像螢火蟲一樣,晚上根本看不清路;垃圾池旁邊都是爛泥巴,都要踮著腳走過去;小區沒有大門,送快遞的和來走親戚的經常找不到小區……”在廣西柳州中山花園小區居住了20多年的呂樹鳳回憶說。
柳州中山花園是17年前建成的小區,居民有1500多戶?!拔飿I收費低、服務差,居民對物業意見大、物業費欠費多,物業和居民關系僵化;小區的基礎設施老化,鄰里間也經常因為搶車位、廁所漏水、化糞池堵塞等產生矛盾,社區工作非常難做?!敝猩交▓@社區居委會主任陸曦告訴記者。
老小區應該如何管理?這成了社區和街道的操心事兒。
“我們小區有兩個黨支部,物業公司也有一個黨支部,黨員人數加起來共99人?!敝猩交▓@社區黨委書記吳文杰說,小區原來成立了業委會和志愿組織鄰里幫幫團,但這些組織沒有形成合力,使得服務群眾的效果不明顯。面對這樣的情況,社區充分整合資源,摸索建立起了“小區黨支部、物業黨支部等黨組織——業委會、鄰里幫幫團等各類團體——居民個體”的三級“紅色管家”隊伍,將社區業委會、鄰里幫幫團、網格員等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起來,在黨組織引領下,共商共管“家務事”,最大化服務居民。
當小區遇到“疑難雜癥”時,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組織協調,并提供政策咨詢;物業公司提供信息、場地支持;業委會、鄰里幫幫團發動居民參與和籌措資金。
比如在小區停車位重新規劃的過程中,物業公司提供居民信息、建筑圖紙,業委會、幫幫團動員居民前來參加業主大會及籌措建設改造資金,社區聯系住建等部門提供政策咨詢和業務指導,快速聯動合作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紅色管家”隊伍激發了小區共建共治共享活力,集中力量解決了群眾的生活困擾,協調完成了改造獨立水表、改造小區大門、安裝健身器材、規劃路面車位等“小區大工程”,也解決了居民反映的衛生間漏水、墻體滲水、下水管堵塞等“居民小問題”。
困擾群眾生活的問題解決了,物業費繳費率也提高了?!霸瓉砦飿I的繳費率只有約65%,如今達到了85%以上,居民繳費更主動積極,我們的工作也更好開展了?!敝猩交▓@的物業公司負責人胡宏寶告訴記者。
如今,走進中山花園小區,路面干凈整潔,小區道路兩旁劃出了停車位,垃圾池建起了圍墻?!敖衲?,我們把小區的空地進行了硬化,建起了中山花園社區黨群廣場?!眳俏慕苷f。
記者在黨群廣場上看到,健身器材、宣傳欄、長椅一應俱全,老人在廣場上曬太陽,小朋友奔跑嬉戲?!爸袊伯a黨是哪一年成立的?”“長征中紅軍走了幾萬里?”……小朋友翻動著廣場一側設置的答題板。
廣場一側的宣傳欄上,“支部建在家門口,黨員群眾手拉手”格外顯眼。宣傳欄上還掛著一個意見箱,用來收集群眾意見。此外,小區還固定在每月15日,召開“吾事吾說”居民意見收集會,由網格員、黨小組長、居民代表和社區、物業、業委會代表參加,聽取群眾意見,商議解決辦法。
“遇到事情我們就開個會,討論討論。居民反映問題有渠道、有回應。”居民呂樹鳳說。
“把各方力量凝聚起來,就是群眾路線最好的體現?!焙游鹘值傈h工委書記蔡玲說,中山花園小區在黨組織引領下,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形成多方聯動,相互銜接、密切配合的基層治理模式,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