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趙秋玥)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智慧能源董事長張傳衛做客新華網,就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出建議,他認為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還是要突出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必須是通過有效的、高水平的供給以及在政策保障上提供新能源供給。
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智慧能源董事長張傳衛做客新華網。新華網 李相博 攝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主持人:您今年帶來了哪些議案?
張傳衛:今年我的議案主要圍繞高質量發展、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圍繞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推進中國產業健康、持續、高效率開發建設發展等話題,并就中山在大灣區新一輪發展中的功能分工、融入大灣區的發展提出建議。
民營經濟通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40年過去了,當年的創業人員已經超過60歲甚至70歲,企業現在面臨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一方面是他們面臨第二代交接班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也使得他們面臨一些新的抉擇,需要尋找持續推進企業的動力。
由于經濟環境、產業轉型和環保等各種因素,一批企業停產、停業、轉業或者出現巨大的、顛覆性調整;一批民營企業的危機來自內部,出現創業家退居二線、二代繼承人沒接住、職業經理人沒到位等問題,導致一些企業幾十年創業發展的基業根基動搖了。
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關愛、引導非公經濟企業,要做好交接班工作,構建現代企業制度,這樣才能防范、化解各種風險。特別是在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在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和新經濟架構下、新發展生態下,如何保證企業可持續健康永續發展是深層問題。
主持人:能源發展方式從粗放式發展向提質增效轉變,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到了一個重大階段,您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最核心的環節在哪里?這個抓手又在哪兒?
張傳衛: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還是要突出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抓手的關鍵所在。我們國家可再生能源包括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以及新能源、清潔能源,從技術到裝備、到產業都非常成熟,已經實現從高貴能源向平民化價格的能源轉換。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必須有效地、高水平地從供給側和政策保障上提供新能源的供給。
主持人:粵港澳大灣區是明陽智慧能源所在的區域,您怎么看待大灣區給粵港澳帶來的發展?
張傳衛:作為新能源企業,我們認識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僅是要打造成世界一流灣區的城市群,最重要的是打造綠色灣區,綠色的根本還是要靠能源的清潔化,安全、綠色、低碳、高效的能源體系的打造,這些能力的打造是根本上改變大灣區的能源結構、能源供給結構和能源質量關鍵性的調整。
主持人:去年,一系列減稅降費的政策陸續出臺,能不能分享減稅降費對民營經濟的影響?
張傳衛:減稅降費在很大程度上惠及了千千萬萬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此外,我們還關注從整體上來看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無論民營經濟還是制造業、實體經濟,過去一年營商環境大為改善,這個商業生態對于新一輪的民營經濟、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文字:趙秋玥 張欣爍 剪輯:周淑儀 攝影:李相博 導播:張斌 主持:鄭磊 速記:李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