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陳夢謠)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洪江做客新華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主持人: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之后,您有哪幾點感觸特別深?
周洪江:我是十二屆、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今年是第七次聆聽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于我們來自企業一線的經營者來說,實體經濟的減稅降費對企業經營者鼓舞非常大。《政府工作報告》對創新、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也有很多論述,這對促進轉型升級必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主持人:今年您帶來什么樣的議案呢?
周洪江:是關于食品衛生標準方面的一些建議。“民以食為天”,酒類屬于食品類,但酒和食品又不完全一樣。我建議應該科學、合理地完善釀酒場所的管理。
隨著科學的發展,檢驗手段更加現代化,食品標準在不斷修訂。比如新標準出臺后,按照舊標準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流通,應該怎樣來對待?特別是舊標準并不影響到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又如,一旦新標準出來以后,如果馬上按照新標準來執行,那么原來的產品不合格,嚴格意義上是要召回的。然而一個產品生產出來,經過批發商、分銷商,以及在終端進行銷售,不是需要一天、兩天,這個鏈條是非常長的。我建議,在食品標準修訂的過程中,應該有一個更加科學和完善的程序。
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洪江做客新華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新華網 李相博 攝?
主持人:張裕在實踐中如何進行新舊動能轉換?
周洪江:葡萄酒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但傳統行業不是夕陽產業。對于張裕來講,目前取得的成績和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傳承和創新。張裕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了,在歷史軌跡中經歷了一些曲折,取得了一些成績,創新是其發展的不竭動力,具體來講包括管理創新、工藝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
在產品創新中,比如,干白更講究果香的味道,我們釀酒師不斷提升釀造工藝水平,兩年前釀造出赤霞珠干白,進入了歐洲市場,受到歐洲消費者的青睞。產品創新需要傳統釀酒企業一直關注,企業歸根結底是做產品的。
在營銷創新中,我們利用大數據進一步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張裕的產品種類很多,未來每個產品都要有明確的定位。怎么從產品品質和包裝顏值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之前是企業生產什么就銷售什么,而未來消費者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渠道按需求向公司定制。
主持人:您認為企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承擔什么責任,起到什么作用?張裕如何將扶貧與企業發展相結合?
周洪江:食品的前端是農業,我們國家脫貧也主要在農村。張裕在國內有2萬畝從農民手上流轉出來的自有土地葡萄園,我們每年付給農民租金。另外,還聘任當地農民種植葡萄,進行集約化、機械化生產。比如,在煙臺朱橋基地工作的不少農民年收入可多達10萬元。另外,張裕在陜西、新疆也有合同基地,我們跟大量合作戶簽訂長期的合作合同,無論價格多低,都會收購種植的樣酒葡萄,以保證大家的銷路和收益。
我們是國家級的農業產業化企業,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責任,在做好企業的同時,讓農民實現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主持人:對于張裕來說,今年以及今后有哪些發展藍圖,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周洪江:目前,張裕已經在法國、西班牙、智利和澳大利亞控股并購了一些葡萄酒企業。未來,我們國際、國內市場并重,做好原料共享、技術交流、國際同步。
張裕未來的發展主要定位“三個高”。第一,質量的高標準。質量的標準要高,一定要和國際化接軌,與國際化同步。第二,產品的高品質。“酒香不怕巷子深”,張裕要堅持做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和消費者的挑剔。第三,營銷的高效率。要改變原來粗放的營銷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電商平臺,精準營銷定位不同的消費群體。
主持人:張裕在國際化布局方面有何見解和經驗?
周洪江:張裕2013年開始國際化布局,被收購企業需滿足以下三個標準。第一,張裕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被收購企業在原本就經營得比較好,張裕進入后,在此基礎上再謀求快速發展,比如張裕在國內擁有本土化優勢,助力這些企業做大中國市場。第二,在國際化的運營中,所收購企業一定要有好的團隊,他們更熟悉所在國家的法律和行業管制標準。第三,收購企業所在國要有良好的法制環境,張裕作為上市公司,要加強第三方的審計和監管。雖然我們2013年開始起步國際化,但需要我們在未來經營的路上不斷總結。
(文字:陳夢謠 劉蘭芳 剪輯:李婷玉 攝影:李相博 攝像/導播:黃璐璐 張斌?主持:鄭琬 速記:李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