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高方圓)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做客新華網2019兩會特別報道。兩會期間,他向全國政協提交了《做好中醫醫院院內制劑傳承及創新的建議》。他認為,中醫藥要發展離不開創新,中醫藥要走向世界更離不開傳承創新。
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做客新華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新華網?陳延特 攝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主持人:創新和繼承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您覺得中醫藥的創新體現在哪兒呢?
王階:中醫藥沒有了傳統的根基,走出去就沒有內核;沒有了創新,就不能融入世界舞臺。中醫藥的創新有兩個方面。首先,中醫藥是一門臨床學科,它的創新應當體現在療效上。比如,古代經典方劑流傳至今,有著豐富合理的內涵。但是名老中醫治療的疾病在過去與現在是存在病種、病位、病性、病情程度等方面的差別。金代張元素講過“古方今病,不相能也”,完全搬用古代方劑來治現代的疾病,是有所欠缺的。怎么把古方運用到現代的疾病治療,這就需要融合、創新、發展。
創新的第二個方面,是按照現代科技的手段讓中醫藥向前發展。創新中藥要求治療靶點清楚,作用環節清晰,作用機理明確,藥物成分明晰,療效評價具體。廣安門醫院借助名老中醫的經驗方藥,結合一些現代科學研究技術,深度挖掘中醫藥經典名方、經驗名方。從靶點清楚、成分清楚、作用環節清楚、機理清楚,最后得到確切而有效的療效,這就是傳統中醫藥的再創新。中醫、中藥要走出去,我們正在努力,但可能還有一些路要走。我認為,只要把中醫中藥的療效充分體現出來,任何時候、任何國家都會接納歡迎中醫藥的。
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做客新華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新華網?陳延特 攝
主持人:中醫院還有很多“金字招牌”——簡便廉驗的院內制劑,它能否為藥企新藥研發帶來新機遇?在促進院內制劑發展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王階:中醫藥院內制劑通常由臨床使用過程中的驗方發展而來,院內制劑是中藥新藥研發制作的基礎,但要通過國家藥監局的審批,向藥監局申請臨床研究批件,通過倫理審核后,完成針對人體耐受性、安全性、有效性等一系列臨床研究,完成生產批件申報,才能投入生產并進行臨床使用。
院內制劑代表了一個醫院的治療特色,但近年來院內制劑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制劑室的設施落后、人才培養工作停滯、制劑成本與價格“倒掛”等問題突出,導致院內制劑整體處于萎縮狀態。其實,很多醫院都有進一步發展院內制劑的意愿,因此我建議:第一,理論入手,注重發掘和傳承;第二,政策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優化審批流程;第三,加強特殊人才培養,做好傳承工作;第四,鼓勵信息化調控,促進制劑工藝創新及智能制造。
對于院內制劑,我們提倡按照傳統的方式,充分考慮中藥炮制、劑型配伍等技藝,能不能也借鑒現代技術呢?參考現代制藥經驗,我們提出了“非線性建模—多目標優化法”——按照中藥性味歸經、中醫理法方藥一體的做法,明確作用靶點、機理、有效成分,對經典名方與經驗原方重新優化、配比,提取中藥有效成分進行組分配伍,形成現代中藥多靶點、多因素、多途徑的治療方案。另外,還需要利用大數據、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共同發揮中醫的優勢,形成跟得上時代發展的院內制劑。(文字:高方園 劉覓覓 剪輯:張靈 攝影:陳延特 導播/攝像:王安 主持:劉燕 速記:曹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