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趙秋玥) 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市長葉露中做客新華網。葉露中表示,六安最大的短板是發展不足,需要按照綠色發展的理念,推進經濟發展,產業扶貧是六安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市長葉露中做客新華網。新華網 毛嘉偉 攝
主持人:六安是較早提出綠色發展理念的城市,在這方面您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葉露中:六安綠色發展的近期目標是2020年前解決絕對貧困的問題,縮短與全省平均GDP的差距。六安作為山區、庫區、老區,是大別山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最大短板是發展不足。要按照綠色發展的理念,推進經濟發展,建立現代經濟體系,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工作。六安的經濟建設的骨架是加工制造業,在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前提下推進工業化進程,加大力度招商引資,把開發區發展的方向搞正確,使六安的工業得到長足進展。
去年六安工業增加值在全省的增幅相對比較靠前,原因在于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此外,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速度要加快。在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過程中,用信息化提升和改造傳統產業,然后用新型工業化推動信息化。
主持人:六安脫貧攻堅的任務完成得怎么樣?
葉露中:近年來,六安脫貧攻堅工作在扎實推進,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具體部署,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截至目前,六安貧困村從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442個降至4個,貧困人口由70.96萬降至8.97萬,貧困發生率由13.86%降至1.79%。應該說,六安的脫貧攻堅工作與全國、全安徽省一樣取得決定性進展。
主持人:您能分享一些六安脫貧攻堅的經驗嗎?
葉露中:在六安脫貧攻堅,首先要堅持標準,我們叫“聚焦絕對貧困”,堅持現有標準,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既不降低標準影響“成色”,又不“吊高胃口”。
其次,推進產業脫貧,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發展六安的特色產業,以“一谷一帶”“一嶺一庫”發展平臺為載體,以規模經營、主體經營、三產融合經營為手段,全力打造江淮糧倉、白鵝“王國”、茶藥寶庫、“三桃”高地、龍蝦之鄉。2018年,全市633個各類農業園區、875家農業企業、217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4704家家庭農場帶動全市17.6萬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戶均增收2500元。
第三,進行就業扶貧,幫助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通過就業獲得勞動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和狀況。針對家里有重病人或者老人需要看護的勞動力,我們通過社會組織提供照護,讓勞動力可以外出工作。針對勞動能力比較弱的人,我們組織就近就業,通過開發護林員、護路員等崗位,使得他們能夠獲得勞動收入。
第四,“志智”雙扶,激發貧困戶的內生致富動力,即志氣、智慧雙扶,關鍵在于抓住貧困戶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千方百計圍繞這兩個方面來激發他們。(文字:趙秋玥 張欣爍?剪輯:周淑儀 攝影:毛嘉偉 攝像:潘越 陳揚 張翔 魏薇?導播:潘彤 曹玥?主持:鄭琬 速記:謝莜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