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月25日電 題:他們,默默守護候鳥
新華社記者陳毓珊、孫楠
隆冬時節,鄱陽湖迎來最“熱鬧”的時光,60余萬只候鳥仿佛也趕上了“春運”大潮。喧囂背后,是一批人的默默守護。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副站長王小龍在查看候鳥棲息情況(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和候鳥們一起過年,對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副站長王小龍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若是離了這幫“比親兒子還親的寶貝們”,反倒令他牽腸掛肚,渾身不自在。
55歲的王小龍是地地道道的“鄱湖人”,湖邊生、湖邊長,與鄱陽湖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但即使是在家門口工作,每逢越冬候鳥遷徙高峰期,他也是兩三個月難進家門。
守護候鳥33年,徒步巡護20余萬公里,解救放飛300余只候鳥……這一連串的數字,透露出一名普通候鳥巡護工作者的艱辛與寂寞,也書寫著這個群體平凡中的偉大。
“我時常夢里都是這些鳥,擔心它們行程萬里來到鄱陽湖后是否有依有靠。”每天天剛亮,王小龍就進入湖區巡查,觀察候鳥棲息狀況,渴了便喝點涼水,餓了就吃兩口冰冷的干糧。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有兩“絕”,一是從2013年至今,越冬候鳥抵達鄱陽湖的第一站連續7年均是都昌縣馬影湖;二是這里的“候鳥醫院”遠近聞名。
走進鄱陽湖候鳥都昌縣救治醫院,常駐“候鳥醫生”李春如感嘆:“冷清了,冷清了。”與往年這個時候醫院擠滿“患者”不同,目前只有一只小天鵝正在接受康復治療。留守在這個“患者”比醫生還少的候鳥醫院,75歲的李春如卻樂呵呵的。
翻開他的巡查記錄,每天在馬影湖棲息的各類鳥種數量多少,都被清晰地記錄在案。文后還會附上一小段散文或一首小詩,記錄與候鳥相關的每個瞬間。
“天鵝玉環肥,模樣卻很俏。一片真情待世人,不分老和少。”從事候鳥保護工作30多年來,李春如共救治了5萬余只候鳥。他還認真為每只入院治療的候鳥建立檔案,最后與都昌縣候鳥保護相關工作人員一起將鳥放飛。
這里被譽為“人類距離白鶴最近的地方”,高峰期聚集上千只白鶴,最近觀測距離僅幾十米,婀娜姿態肉眼清晰可見。而這片被白鶴眷戀的藕田,則是被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負責人周海燕和眾多鳥類愛好者眾籌資金“救”回來的。
2017年,在當地藕農面臨“人鳥爭食”的窘境,不得不選擇改種水稻時,百余名愛鳥人士租下498畝藕田,購置藕種、整理農田、修建道路、建立水位調控系統,建起五星白鶴保護小區。
如今,在整個鄱陽湖區,越來越多的群眾自發加入候鳥保護隊伍,涌現出候鳥保護采茶劇團、候鳥保護協會等一大批愛鳥護鳥民間團體。他們救治病傷候鳥、開展生態保護宣傳、參與湖區巡護。候鳥低飛,漁舟唱晚,背后是候鳥守護者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