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甘肅東鄉:一臺好戲盤活非遺記憶
2020-06-13 16:31:4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蘭州6月13日電(記者黃澤民、張睿)“駐村干部”正向“農戶”詢問繡花收入,碰巧遇上賞杏花的“游客”。“農戶”端茶熱情招待,“游客”閑坐在毛氈上,卻意外打碎蓋碗,于是求助做修補生意的“釘匠”……

  一臺好戲12日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博物館門前廣場上演。短短10分鐘的情景劇,密集展示了搟氈技藝、東鄉語、釘匠工藝、刺繡、蓋碗茶等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引來觀眾陣陣掌聲。

  東鄉縣博物館館長馬蘭花告訴記者,這出戲由博物館員工自編自導自演,旨在弘揚、傳承非遺文化。絕大部分演員是東鄉族人。為了讓情節融匯更多非遺元素,并且貼近現實,劇本歷經數次討論、修改。

  馬蘭花說,創作靈感全部來自生活。例如,游客參觀時往往認不出東鄉族毛氈,因此劇中專門有介紹。游客品茶時打碎蓋碗的事也偶有發生。甚至“駐村干部”的扮演者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是一名駐村工作隊隊長,“臺詞都是日常講的話,順口就來”。

  東鄉縣是以東鄉族為主體的縣,擁有眾多非遺項目,其中搟氈技藝和傳統民間故事《米拉尕黑》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東鄉族口頭文學與語言和釘匠工藝為省級項目。

  馬蘭花說,由于當地民居裝修選材變化和大規模機器生產替代,搟氈技藝的生存空間逐漸被擠壓。“毛氈家家都有,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非遺。”

  為此,東鄉縣博物館通過連臺“好戲”弘揚當地傳統文化。2018年以來,博物館先后到全縣15個鄉鎮的45個村開展了92次“流動博物館”進鄉村、進企業、進學校、進軍營、進社區的活動,參加人數達8.7萬余人,發放宣傳資料5萬余份。

  “我們的目標是走遍全縣所有村,把非遺文化留下來、傳出去。”馬蘭花說,流動展覽進校園的時候,她發現有的孩子記了一頁又一頁的筆記,非常喜歡非遺文化,教室后排還擠了七八個老師也在認真聽講,課后他們特地問講解員要了電子課件。博物館還制作了非遺主題年歷發放給群眾。

  “文化遺產支撐了一個民族的精神。非遺一方面要搶救、保護,一方面要弘揚。傳承人畢竟是少數,所以依托非遺創造出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作品,讓更多青少年知道,這很值得鼓勵。”西北民族大學退休教授馬自祥說。

  下一步,馬蘭花希望專業導演來執導這部情景劇,再讓它走進鄉村、走近群眾。“我們特有的民族文化肯定是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她說。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6110930
国产无码在线观看免费在线,37pao国产成视频,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麻豆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日韩精品a√在线 | 婷婷激情五月天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