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9日電(記者任會斌)巍峨的賀蘭山在天際若隱若現,藍天白云下,一處處工廠樓房被綠色環繞……盛夏的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經濟開發區,樹木郁郁蔥蔥,花草芬芳。
“現在大變樣了!剛來時,我看見藍天綠樹得高興半天。”李敏是一家企業的總經理,已在此工作15年,對昔日的環境狀況記憶猶新。
鄂托克經濟開發區位于內蒙古西部的鄂托克旗棋盤井鎮境內,當地焦煤、石灰石等礦產豐富。21世紀初,各地紛紛吹響工業化號角,當地政府也于2001年設立了棋盤井工業園(2006年改稱“鄂托克經濟開發區”)。
“當時環保意識弱,覺得‘蒼蠅蚊子都是肉’。”鄂托克經濟開發區環保局局長馬玉珍回憶說,“小煤窯、小焦炭、小硅鐵、電石廠、石灰窯等小企業遍地開花,弄得這里長年煙塵籠罩,空氣里有股濃濃的煤煙味,山也被挖得千瘡百孔。”
一些居民說,當年,棋盤井一帶白天煙塵滾滾,晚上紅彤彤一片,人們戲稱這里是“八百里火焰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鄂托克經濟開發區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以環境治理助推綠色轉型、以循環產業鏈構筑產業集群、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逐步走出一條適合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目前,500萬噸焦化項目正在提產,焦爐尾氣制乙二醇和尼龍材料、焦油制針狀焦等一批下游配套工程正加緊建設。”內蒙古三維資源集團董事長樊三維經常到廠區檢查,了解施工進度。
過去幾年里,這家集團淘汰規模小、技術落后的焦炭、鐵合金等生產線,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聯合投資200多億元新建500萬噸/年煤焦化、化工一體化項目,全面建成后可生產焦炭和20多種化工品、新材料,將實現焦煤的綠色梯級利用。
通過調整存量、做優增量,鄂托克經濟開發區已累計關停、取締環保不達標企業600多家,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1530萬噸。
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黃伯韡說,“壯士斷臂”調結構,加法減法一起算,讓園區逐漸走出“重速度、輕質量”的老格局,把產業發展的上升期變為綠色轉型的加速期。
“十三五”以來,這個開發區投入50多億元,實施電廠脫硫脫硝、工業除塵、鍋爐上大壓小、污水處理等環保項目360多項,全方位治理“三廢”。園區還引導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變廢為寶。
鄂爾多斯西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硅鐵合金生產企業,80多臺礦熱爐每天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氫氣等尾氣,天燈一點就是13年。今年,礦熱爐尾氣制12萬噸甲醇項目正式投產,每年新增3億多元產值,20萬噸/年食品級二氧化碳捕集處理項目也將在近期啟動建設。
據黃伯韡介紹,通過上下游配套、延鏈補鏈,園區已搭建冶金、氯堿、焦化、化工等多條循環產業鏈,打開了綠色發展的廣闊空間。2019年,園區工業產值和財政總收入分別達到540億元、45億元,成為全自治區實力最強的開發區之一。
污染嚴重時,棋盤井鎮PM10的最高監測值超過1000,超標天數超過70%,去年空氣優良率已達到75%。過去,棋盤井一帶一年四季光禿禿的,通過連年植樹種草、修復礦區植被,目前綠化率提高到近17%,人均綠化面積達到134平方米。
“自由呼吸的感覺真好!”近幾年,李敏出門不再怕“吸塵吸毒”,還養成了晨跑的習慣。
“過去,我們是粗放發展的代表,現在成了觀察自治區高質量發展成效的窗口。”馬玉珍說,園區建設之初,當地不少人嚷嚷“寧可嗆死,不能餓死”。環保政策收緊后,部分企業排污由明變暗,環保人員檢查時沒少吃“閉門羹”,時常有領導打招呼說情。如今,生態文明觀念深入人心,干部群眾眼睛雪亮,污染企業難以藏身。
去年,一家企業上門對接,擬投資70億元建設制藥項目。園區評估認為,該項目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予以婉拒。“換來這片藍天不易,我們要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定力。”黃伯韡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