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以科技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2020-09-23 19:37:1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題:以科技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新華社記者高敬

  “剛剛撤離18分鐘,學校的圍墻就塌了!”9月17日,受強降雨影響,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洋溪鄉發生一起崩塌地質災害。由于提前收到了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當地成功組織129名師生安全轉移。

  今年的洪澇災害嚴重??萍甲寶庀箢A報預警這道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更加堅固,人們提前收到預報預警信息,及時轉移避險,切實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

  科技讓預報更精準

  今年汛期,我國多條江河同時發生流域性洪水,長江上游發生特大洪水,先后有750多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洪澇災害造成全國28個省份7000多萬人次受災。

  面對汛情考驗,精準的預報是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的前提。“今年的暴雨、臺風、強對流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均比往年有所提高。”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志華說,氣象部門之所以能提前做出精準預報、提供精細服務,主要是依托科技創新。

  他介紹,今年氣象部門強化了氣象衛星、雷達、自動氣象站等現代化觀測設備的應用,提高對災害性天氣的實時監測能力,可以每5分鐘獲取一次全國的實時雨量。同時,氣象部門強化了智能網格預報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對于降雨什么時間開始、什么時候結束、能夠下多大等信息,都能給出定量化的預報。

  進入汛期以來,各地氣象部門日夜值守、強化分析研判,為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和巢湖防洪調度,特別是為三峽大壩下泄流量調度和淮河王家壩分洪提供了重要決策支撐。

  科技讓預警更有效

  “村民能從滑坡中成功脫險,得益于及時監測和預警?!被貞浧鸾衲?月14日暴雨引發的滑坡,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泉家灣村黨支部書記馬團銀仍心有余悸,“雨下得很大,短短幾分鐘,山就滑下去了?!?/p>

  其實,滑坡發生前,馬團銀和村干部們已經做好組織村民緊急撤離的準備。當天,氣象部門監測到馬街鎮泉家灣村存在極大滑坡風險,當地抗洪救災指揮部隨即通過電話和微信告知鎮、村兩級干部,立即組織群眾撤離,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數據顯示,今年汛期,全國各地轉移群眾數量上升,緊急轉移安置469.5萬人次,為近年來最多。但與此同時,各地傷亡失蹤人數明顯下降。一升一降的背后,預警信息及時傳遞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條及時抵達的氣象預警,究竟如何發出?可以抵達千家萬戶的預警信息如同“毛細血管”,背后是像“大動脈”一般24小時運轉的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今年汛期以來,20多萬條氣象預警從這個系統發出。

  預警信息通過微信、短信甚至農村大喇叭等多渠道傳播,社會公眾覆蓋率達到87.4%……技術優勢讓災害預警信息實現廣覆蓋、快響應,讓預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不再是空白。

  協同共筑防災減災合力

  防汛救災,就是與時間賽跑。今年各級黨委政府更加注重災前預防,更加注重綜合減災,更加注重災害風險防范,這對防汛救災氣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志華說,今年氣象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和氣象部門提出的防汛救災建議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相關部門防汛救災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

  同時,氣象工作更好地融入綜合減災體系。由應急管理部門牽頭,組織多部門、多災種的會商分析研判,共同采取措施強化應急聯動,大大提高了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氣象部門及時滾動提供雨情監測預報預警服務;水利部門密切盯緊洪水動向;自然資源部門加強地質災害監測……每一次成功轉移避險的背后,是各部門協同作戰,共同為防汛救災提供有效支撐。

  基層是防汛救災的第一戰場。各地將基層的防汛責任人、網格管理員、災害信息員、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等納入預警信息發布對象,針對重大的災害性天氣預警,實施電話叫應制度,采取多項措施努力解決預警信息發布“最后一公里”問題,為基層組織臨災避險提供了重要支撐。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加載更多
新疆旅游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游升溫加速
新疆旅游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游升溫加速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秋日黃河美
秋日黃河美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6532179
国产无码在线观看免费在线,37pao国产成视频,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麻豆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在人网站天堂 |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