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9月30日電? 題:“當我把英雄抱在懷里”——7次迎接志愿軍烈士回國戰士的心底記憶
新華社記者徐揚、梅常偉、汪偉
“當我把志愿軍烈士的棺槨抱在懷里時,感到像山一樣重。”27歲的北部戰區陸軍某旅戰士張國瀛說,“我把英雄抱在懷里,人民把英雄放在心里。”
張國瀛連續7年執行迎接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任務。今年,他又作為禮兵方隊的教練班長,迎接了117位志愿軍烈士回國。在烈士紀念日到來前夕,張國瀛向記者講述了藏在心底的記憶。
“當我看到沿街站滿了市民,電子屏上滿是‘向最可愛的人致敬’的標語時,我忍不住哭了。”張國瀛說。
9月27日,第七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護送靈柩的車輛從沈陽機場駛向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30多公里的長街上,市民自發來到街頭,迎接闊別祖國近70年的英雄。
“這一刻,我深深理解了,為什么志愿軍戰士被稱為‘最可愛的人’!”張國瀛說。
記得第一次把棺槨抱在懷里時,張國瀛心情無比激動。“我一下子想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想到了志愿軍‘冰雕連’的故事。”說到這里,這個年輕的戰士眼圈發紅,“我不知道我抱著烈士的名字,但他犧牲時也許和我一樣年輕。”
執行好迎接任務,是對英烈的尊敬,是人民的重托。張國瀛和戰友們沒日沒夜地訓練。
早晨5點起床,直到晚上9點。精確到每分鐘90步,每步50厘米。抱著棺槨行進,每一步都要穩穩的,為此大家訓練就加重到25公斤,平穩托舉時間從5分鐘增加到20分鐘……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第七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牽動億萬人民的心。英雄回國前一天,張國瀛翻來覆去睡不著。“一晚上醒了3次。”他說,“我想把最好的狀態呈現給烈士,越這樣想越睡不著。”
“標兵就位!”迎接儀式上,張國瀛一嗓子口令響徹機場。“我要喊出中國軍人的血性和精氣神出來,讓英烈們聽到,祖國和人民接你們回家了!”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