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公司+農戶”模式在江蘇泗洪紅薯產業中變了味。行情好的時候,鎮村干部卻以限制運輸等方式阻止外銷;行情差的時候,公司拒絕保底收購,還不允許薯農自行加工自救,不少村民對此頗有怨言。
有網友針對此事調侃道:“當官不為民做主,堵著不讓賣紅薯?!痹诮K泗洪紅薯產業這個案例中,公司不但沒幫助小農戶抵抗市場風險,反而把自己的風險轉嫁給農戶,甚至在市場利益面前“掐”農戶。
簡單批評企業轉嫁市場風險,并不能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反思背后的聯結機制。是企業本身“腰板”不夠硬,自己都經不起市場風險?還是企業把風險丟給農戶,保障自己穩賺不賠?還是農業企業的規?;a,并不能保證消除市場風險?
記者曾在西南某縣采訪扶貧牛過程中遇到過類似問題。當地急于擴大扶貧牛產業規模,實現產業脫貧的目標,在產業發展初期,引進了一家并不成熟的初創企業,結果沒兩年,企業因為自身運營問題,倒閉退出,給產業扶貧留下一個爛攤子。與企業聯結的養殖戶,新建了牛圈,卻不見企業承諾的能繁母牛入欄,打擊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和信心。
記者在多地采訪時,也常有企業家吐槽,一些農戶不守承諾,一遇到更高的出價,農戶轉身把被預定的農產品賣給了別人。
無論是公司“掐”農戶,還是公司帶不動農戶,或者是農戶違背契約,這些都反映一些地方的“公司+農戶”只是形式上的聯結,聯結并未真正起到共同發展的效果,公司與農戶也未形成穩定利益共同體。
真正健康的“公司+農戶”聯結機制是雙方共贏的,并不是簡單的公司一味讓利吃虧。只有這樣,“公司+農戶”聯結機制才能長久,才能持續穩定地運營下去。
在健康的聯結機制中,對企業來說,企業用以可接受的價格保障原材料總量、成本和質量的穩定,這是企業盈利能力的保障;對農戶來說,公司幫助解決生產技術應用和市場銷售難題,自己只需“種好地”,就能獲得可預期的穩定利潤,減少了市場波動造成的風險。
去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其中提出,發揮龍頭企業對小農戶帶動作用。鼓勵和支持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統一生產、統一營銷、信息互通、技術共享、品牌共創、融資擔保等方式,與小農戶形成穩定利益共同體。
在近幾年的“公司+農戶”聯合模式中,無論是公司還是農戶,都像新婚夫妻一樣,需要適應新階段的角色,探索共同成長的長期相處之道,以共同應對“生活的挫折”,實現百年好合。
在這一點上,一些地方已經探索出可復制的經驗,比如重慶涪陵區在榨菜產業中建立的公司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中,當地選擇家底雄厚的龍頭企業帶動,以高于市場價收購的同時,要求農戶繳納適當的保證金,并在收購之后及時返還農戶。在保障企業帶動能力的同時,引導農民守契約,一起無怨無悔地維護好相處之道。
建立健康的“公司+農戶”聯結模式,有利于提高農戶生產經營能力、組織化程度,促進傳統小農戶向現代小農戶轉變,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地方需要因地制宜,因產制宜,及時糾偏,探索合適的“公司+農戶”聯結機制,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交出一份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答卷。 (評論員張典標)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