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穿越千年,箜篌聲再度回響絲路古城
2020-11-23 10:41: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23日電 題:穿越千年,箜篌聲再度回響絲路古城

  新華社記者張曉龍、張鐘凱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1200多年前的一個冬夜,唐代詩人李賀聽罷一曲精彩的箜篌演奏,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箜篌那美妙樂聲,使天空的白云都凝聚起來不再飄蕩。

  又逢冬季,昆侖山下的絲路古城新疆且末縣,十幾名演奏者懷抱精致的箜篌,輕撫慢彈間,演繹出《涼涼》《大魚》等流行樂曲中濃濃的古風味道。

  且末縣位于新疆南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鎮,《漢書·西域傳》記載且末“戶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勝兵三百二十人”。

  領奏的音樂教師梁璞介紹,箜篌演奏者都是縣里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人們說且末是‘箜篌故里’,我們希望能讓家鄉‘名副其實’。”

  箜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弦樂器之一。考古學者介紹,箜篌是波斯語音譯而來,公元前2000年已在亞洲一帶出現。人們推測箜篌是由狩獵時代的弓發展而來。

  1996年,且末縣扎滾魯克一號和二號兩個墓地出土3件箜篌。考古學者結合墓葬年代和碳十四年代測定初步推測,其中2件箜篌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世紀,另1件則不會晚于西漢。且末出土的箜篌均由音箱、琴頸部和琴桿3部分組成,弦和蒙皮都已缺失,音箱和琴頸是用胡楊木雕刻而成。

  今天,演奏者所用的箜篌個頭更大,且都有兩排琴弦。梁璞老師說:“箜篌在我國歷史上曾一度失傳,因此,現代箜篌與古代已有所不同。自從且末出土古代箜篌后,很多人都希望能將這種優雅的文化遺產傳承下來,發揚光大。”

  2016年,財政并不寬裕的且末縣政府建立了新疆首個箜篌公益教學及師資培訓基地,實施箜篌“種子教師”和“箜篌娃娃”項目,資助一批中小學音樂教師和在校學生學習箜篌演奏。

  今年15歲的古麗再排爾·穆合塔爾是“箜篌娃娃”中的佼佼者,學藝僅4年的她已斬獲多項箜篌演奏獎項。

  “剛開始,爸媽阻止我學箜篌,他們覺得一臺箜篌很貴,而且也沒人能教,擔心我有些不務正業。我就和他們簽了‘合同’,約定假如學業有半點退步,我就不學了。”今年剛上初三的古麗再排爾告訴記者,她未來的夢想是考進中央音樂學院,繼續深造箜篌演奏。

  且末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局長蔣華棟說,為進一步加大傳承、弘揚箜篌藝術的力度,縣里在2019年已制定中小學傳承、弘揚箜篌藝術的三年行動計劃,預計到2022年,培養20名箜篌“種子教師”和100名“箜篌娃娃”。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加載更多
賞雪
賞雪
長春:“凍城”美景
長春:“凍城”美景
北京:夜色怡人
北京:夜色怡人
我的長江我的家
我的長江我的家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6774554
国产无码在线观看免费在线,37pao国产成视频,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麻豆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 伊人久久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