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正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
新華網開設“科技創新、砥礪成金”——尋找最美科技工作者大型集成交互專題,重點報道我國科技戰線的典型人物和創新團隊。新華網成立專項報道小組精心策劃、深入采訪。 [詳細]
發動機醫生”這個品牌從去年7月面世,半年多的時間風靡全國一百多個城市。這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產品,又具有什么樣的特性呢?我們邀請到了發動機醫生項目技術負責人張存德先生做客新華網的演播間,和網友們一起來聊一聊這個產品,分享一下他的創業故事。[詳細]
手握CHiQ二代電視產品接力棒的85后產品經理陳科宇,帶領一支80后的年輕團隊,通過對各類年輕人群體和高端用戶的溝通、調研以及創意參與的吸納,精準的把握到年輕人的喜好和需求,因而可以將年輕人的愿望通過互聯網思維融合技術創新實現在產品中,研發出年輕人愛玩的電視。[詳細]
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寧江機床廠通過引進,消化吸收了來自英國的臥式加工中心,形成了公司第一代精密臥式加工中心產品。談起機床行業的發展,劉雁覺得,由于外企開始在中國生產和本土化配套、服務,成本大大降低,中國企業的競爭壓力更大了。[詳細]
8月4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的心臟裝備——主氦風機工程樣機在上海電氣集團鼓風機廠通過業內專家評審和鑒定,這是我國自主創新在先進核能核心裝備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詳細]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皮爾·費希爾說,這個納米螺旋槳的直徑只有一個人類血液細胞的百分之一。[詳細]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新材料明確被列為重點扶持的八大產業方向,其余七項分別為“節能環保、新能源、電動汽車、智能電網、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詳細]
三星過去8個月接連發布了5款智能手表產品,蘋果蓄勢已久的iwatch將于秋季發布,索尼、LG、高通等紛發智能手表新品。智能手表走紅的背后,是消費者信息屏幕控制權的爭奪。[詳細]
大數據已經成為全社會熱點詞匯,各行各業對于大數據的關注程度與日俱增。[詳細]
文博會期間,“穿戴式智能設備 ”備受關注。佩戴手環可隨時監測睡眠、運動、飲食卡路里等健康數據。[詳細]
一位用戶在平板電腦上下載了重慶地理信息中心“每周一圖”中的重慶愛情地圖,查閱相關信息。” 這種智能化交通的出現,依靠的是地理信息數據的發展和與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結合。[詳細]
這是一項來自荷蘭的技術,使用者能夠毫不費力地購買到自己在任何機器或者智能手機軟件上標注為“感興趣”的物品。[詳細]
美國紐約大學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系統,以解決因信息量過大而造成的網絡擁堵問題。[詳細]
技術評估:滑鐵盧大學開發的機器視覺產品屬于嵌入式系統產品,將傳感器與云計算相結合,可實現人工智能。目前我國機器視覺朝著兩個大方向在發展,一個是嵌入式,如傳感器和智能相機,另一個是基于PC的采用板卡和SDK的解決方案。[詳細]
2014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百余家軌道交通企業攜地鐵、輕軌、單軌、有軌電車、磁懸浮等相關系統的新技術、新設備、新理念參展。[詳細]
時速160公里CRH6F型城際動車組是我國首個城際動車組技術平臺CINOVA的第二個系列產品。該車組具有載客量大、快起快停、頻繁起停等技術優勢。[詳細]
近年來,山東省鄒平縣科技部門對全縣5000余家小微企業采取科技項目優先申請以及專利獎勵、科技進步獎勵、優勢企業培育等政策,引導企業積極進行生產技術的自主創新,并把各自生產領域的發明專利轉化為生產新成果、新產品,以創新生產工藝,升級換代產品,逐步形成功能陶瓷、高性能纖維、鋁鎂合金深加工、太陽能、節能環保、精密機床等新興產業。該縣每年用于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資金達到3000萬元,“十二五”期間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達到5000件以上,發明專利年增長30%以上,并形成了各級各類技術創新平臺68個。[詳細]
日前,穿黃工程上游線隧洞充水水位順利達到設計要求,標志著南水北調中線穿黃隧洞充水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至此,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全線具備通水條件,為順利實現2014年汛后通水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詳細]
由攀鋼自主研發的固體硫酸氧釩,預計今年5月將開始試生產。該產品將一改我國釩資源用于鋼鐵工業的單一現狀,可廣泛用于生產釩電池用電解液、航空航天級釩鋁合金等。[詳細]
由歸國博士鄒檢平率團隊歷時十余年自主研發,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定量檢測試劑(VEGF-KIT)研制成功。研討會上,鄒檢平博士代表北京健平九星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捐贈了價值1000萬元的VEGF產品。[詳細]
(記者賀勇)中國肢殘人協會重塑未來活動組委會近日宣布,未來5年內將建立規模為200萬人的全國對癥肢殘人信息庫,并據此開展醫療救治工作。中國肢殘人協會常務副主席王健軍介紹,活動將依托中國殘聯并與各省市區殘聯合作,整理全國肢殘人信息并建立完備的再生控制技術對癥肢殘人信息庫。[詳細]
記者黃俊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科學家成功構建出完整的番茄遺傳變異組圖譜,揭示了番茄育種的歷史,并為未來番茄育種指明了正確方向。第5號染色體是決定鮮食番茄和加工番茄差異的主要基因組區域。[詳細]
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領銜攻關的湖南省溆浦縣橫板橋鄉紅星村超級稻基地,經中國水稻所所長程式華任組長的中國超級稻第四期攻關測產驗收專家組現場測產驗收,百畝片平均畝產達1026.7公斤。超級雜交稻新的畝產數據公布后,袁隆平說,奪取超級稻高產,必須要有良種、良法、良田和良態相結合策略。[詳細]
10月10日,農業部委派的專家組對湖南省溆浦縣橫板橋鄉紅星村的超級雜交稻“Y兩優900”進行現場測產驗收,通過隨機抽樣測得平均畝產1026.70公斤,這標志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我國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畝產千公斤攻關取得成功,也標志著我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再上新臺階,對我國糧食安全保障具有積極意義。從2000年第一期目標的畝產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畝產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畝產926.6公斤,到2014年的畝產1026.70公斤,我國雜交水稻育種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四連跳”。業內人士認為,超級雜交稻未來的發展前景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實際推廣的效果。二是育種技術的發展。本次測產驗收的專家組組長、中國水稻所所長程式華表示:“隨著第四期目標的實現,意味著我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又提升了一個檔次。可以肯定的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整個商業化育種水平會緊跟其后。雜交水稻在推廣過程中還需要簡化種植技術,確立一套適合大田栽培的方法,并對農民進行培訓。”超級雜交稻的普及推廣將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詳細]
作為C919航電系統供應商,昂際航電日前宣布,已向中國商飛公司交付C919大型客機航電系統綜合與驗證試驗平臺及首套用于地面試驗的產品,C919大型客機航電系統進入軟硬件集成測試驗證階段。[詳細]
C919大型客機前機身大部段在江西南昌中航工業洪都成功下線,這是C919項目研制過程中即將交付的首個大部段。[詳細]
中國航天科工北斗船聯網系統,能夠在船只處于意外失控狀態時,自動隱蔽地向監控方源源不斷地發射信號,提供精準的位置信息。[詳細]
Copyright © 2000 ~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產經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