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期間,中英雙方簽署了總額高達數百億英鎊的多項合作文件,項目涉及金融、能源、交通、文化等諸多領域,既有著眼長遠的戰略舉措,也有頗接地氣的務實合作。
習主席此訪取得的豐碩成果有助于開啟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給兩國企業和民眾帶來實惠,其溢出效應也將廣泛惠及第三方伙伴,為地區乃至全球經濟貢獻動能。
【貨幣金融合作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長期以來,倫敦是中國以外最活躍的人民幣離岸市場,2014年倫敦人民幣總體交易額同比增長143%,日均交易量達615億美元。
在本次習主席訪問英國期間,中英兩國央行續簽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并將互換規模由原來的2000億元人民幣/200億英鎊提高至3500億元人民幣/350億英鎊。
預計此舉將為倫敦人民幣市場進一步提供流動性支持,促進當地人民幣業務發展,并有助于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倫敦金融城市長葉雅倫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倫敦在幫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深化雙邊金融合作方面大有作為。
在習主席訪問期間,中國建設銀行與倫敦金屬交易所簽署協議,將深度參與倫敦金屬交易所業務;香港交易所與倫敦金融交易所也簽署協議,將打通兩地期貨市場;中國銀行在倫敦正式推出中國銀行倫敦交易中心。此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也分別簽署協議,拓展各自在倫敦的金融業務。
匯豐銀行集團主席范智廉表示,相信倫敦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亞洲以外最重要的人民幣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對倫敦市場、金融機構以及世界經濟都至關重要。
【能源領域合作凸顯“中國制造”競爭力】
習主席此次訪英之旅也將“中國制造”推到了國際產業競爭舞臺的最中央,凸顯核心競爭力日趨增強的中國企業已經不懼國際市場的嚴酷競爭。
在核電領域,中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聯手拿下英國項目,中核集團與英國國家核實驗室為建立“中英聯合核研究與創新中心”簽署關鍵條款協議。
業界人士認為,中國核電技術已具有國際競爭力,正成為又一張“中國名片”。中廣核董事長賀禹表示,與英國的核電合作是中國企業首次主導開發建設西方發達國家的核電項目,將實現中國自主核電技術向西方發達國家出口的突破。通過合作,中廣核將帶動我國核電裝備向歐洲高端核電市場的出口,同時引領中國核電產業全面參與英國核電的建設與管理。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部主任崔洪健告訴新華社記者,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合作協議將促使企業走向國際化,讓產能合理分布;對于中國民眾來說,相關合作項目意味著就業保證,作為經濟拉動能力強大的行業,核電產業將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進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在清潔能源領域,中國三峽集團將與葡萄牙國家電力公司聯合開發英國MORAY的海上風電,中國建材集團則將與WELINK能源公司在英國光伏電站及新型房屋項目上展開合作。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英國對低碳發展非常熱心,而中國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進口國。英國對中國的能源結構調整、清潔能源發展也非常感興趣,雙方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崔洪健指出,中英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將助力綠色經濟發展,進而減少國內溫室氣體排放和豐富環保產品,這有助于改善國內環境質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交通產業合作“上天入地下海”】
在習主席訪英期間,中英在交通產業領域的合作意向從航空到鐵路到游輪,可謂是全面開花。
在備受矚目的高鐵領域,中英兩國在22日發表的《中英關于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宣言》中明確表示:“雙方鼓勵兩國企業深入參與高鐵項目。”
英國政府已推出宏大計劃升級基礎設施,在英格蘭北部打造“經濟中心”,實施“英國工業2050戰略”。為此,高鐵是英國未來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歐洲智庫“歐洲之友”政策研究部門主管莎達·伊斯蘭對新華社記者說:“英國政府對于獲得中國對英國鐵路、尤其是對英國北部高鐵的投資非常感興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