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7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重要演講,闡述新形勢下中國發展同周邊國家關系的主張,表明中國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路的決心,為中國同周邊國家一道,攜手開創全方位合作新局面,共建亞洲美好家園描繪了新圖景。
專家認為,習主席的演講有理有據,有力駁斥了“中國威脅論”等歪理邪說,對周邊國家起到增信釋疑的作用。同時,習主席抓住了保持快速發展是亞洲各國當前最大共同訴求這一關鍵點,突出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共同利益,這也有利于雙方排除障礙、加強合作。
堅持和平發展
習近平在演講中特別強調,中國始終將周邊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視促進周邊和平、穩定、發展為己任。
伴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其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著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目光,在積極看待中國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針對中國的一些負面看法,比如有輿論無端指責和攻擊中國“國強必霸”。中國周邊有的國家對中國也存在這樣的疑慮。
習近平指出,中國繁榮昌盛是趨勢所在,但國強必霸不是歷史定律。中國自古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
中國-東盟商務協會主席高級顧問李鍵雄說,在亞太地區,不論是東盟的發展還是中國的發展,重要的是和平穩定的大環境,沒有和平穩定的環境,其他的合作都會變成空談。中國夢與亞洲夢、世界夢緊密關聯,已經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
習主席在演講中表示,和平發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內在基因,講信修睦、協和萬邦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基本內涵。近代以來,外敵入侵、內部戰亂曾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中國人民深知和平的寶貴,絕不會放棄維護和平的決心和愿望,絕不會把自身曾經遭遇的苦難強加于他人。
專家認為,習主席既從傳統文化和近代歷史的角度闡明了中國為何不會走上謀求霸權的道路,同時又從現實政策出發,強調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中國的戰略選擇和鄭重承諾。這番歷史和現實的雙重論證,有力而明晰。
南海問題近來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習主席就此闡明了中方立場。他說,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維護自身的領土主權和正當合理的海洋權益,是中國政府必須承擔的責任。習主席還表示,中國將堅持同直接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有關爭議,中國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同東盟國家一道,維護好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中國現代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向陽認為,習主席的講話清楚表明,本地區國家應當本著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共識,求同存異,而不是突出爭端,尤其要防止被某些域外國家分化、利用。因為,南海若有事,受害的只能是南海周邊各國。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認為,習主席的演講充分釋放了善意,說明中國希望和平解決問題,保證南海航行暢通。這一表態有助于加強東盟各國對中國的信任。
習主席在演講中說,中國致力于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
專家認為,習主席關于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從更高層面提出了化解爭端、促進合作的思路。
“從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的角度看,在這樣的安全共同體的背景下,個別局部的問題就可能比較容易化解。習近平是希望從更高的角度解決這些問題,”陳剛說。
加強合作共贏
習近平主席就新形勢下中國同東南亞和周邊國家深化合作、共謀發展大計提出四點主張:共同維護和平安寧;深入對接發展戰略;積極開展安全合作;不斷鞏固人緣相親。
專家認為,這四點主張從和平、發展、安全、人文等領域入手,合理務實、目光長遠,為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規劃了路徑,指明了方向,體現出中國周邊外交注重合作共贏的特點。
陳向陽說,周邊是中國的安身之所,中國外交的出發點就是周邊,中國與周邊國家聯系最緊密最頻繁,這一地區自然是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說,國與國之間不管大小,都有自己的利益,兄弟姐妹之間還有摩擦,各國之間的關系不可能沒有雜音。但事實證明,當前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是空前的,這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中國和多數接壤國家解決了邊界劃分問題;二是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經濟依存度增加;三是建立了協調合作機制;四是解決了一些長期困擾的問題。
對于習主席提出的四點主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學者胡逸山表示,共同守護亞洲和平安寧,需要亞洲各國以史為鑒、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曾經蹂躪亞洲許多國家,給當地人民造成深重災難,相關國家應當正視歷史,防止類似錯誤再次重演。
習主席在演講中表示,中國愿意把自身發展同周邊國家發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歡迎周邊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讓中國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周邊,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習主席還說,歡迎周邊國家參與到“一帶一路”合作中來,攜手實現和平、發展、合作的愿景。習主席的主張肯定會贏得東南亞各國的熱烈贊同和反響。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認為,習主席的演講再次展示了中國外交的新姿態,即中國愿與周邊國家、亞洲及世界各國一道共謀發展。
朱成虎也認為,通過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從經濟入手,增加國與國之間的互信,減少猜疑,就能夠增加各國之間的共同利益,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使域內國家相向而行。(執筆記者:趙卓昀、劉莉莉;采訪記者:馬玉潔、包雪琳、趙博超、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