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永遠是我們的朋友”——訪貝爾格萊德孔子學院塞方院長拉多薩夫·普西奇
走進貝爾格萊德孔子學院塞方院長拉多薩夫·普西奇教授的辦公室,強勁的“中國風”撲面而來:遒勁有力的中國書法作品、大紅的中國結、中國對聯等,讓人目不暇接。出現在記者眼前的普西奇,身著一身中國唐裝。記者以為普西奇是特意為接受采訪而如此著裝,他卻告訴記者,他平時也著唐裝,中國文化已成為他“生命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普西奇第一次到中國是在1985年。最初他在北京語言學院(北京語言大學前身)學習漢語,后來又到南京大學學習中國古代哲學。“過去30多年來,我幾乎每年都去中國,可以說是親眼見證了中國的發展壯大。我由衷地為中國今天所取得的進步而高興。”
普西奇說,“如今的北京根本不是我第一次看到的那個北京,她的現代化程度甚至超過西方大多數城市。北京只是中國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整個中國大地都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中國的老朋友,作為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學者,我為中國城鄉面貌發生的極大改觀感到欣慰,我更為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而感到高興。”
普西奇執教于貝爾格萊德大學中文系,是塞爾維亞知名漢學家,對中國古代哲學有很深的研究。他說,對于中國的快速發展,很多西方國家感到“很不適應”。然而在普西奇看來,中國古代先哲孔子說得好,“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看到別人好,自己也感到高興。“世界應該理解中國,理解中國政府的不易。中國有那么多人口,從過去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到現在大部分人過上了衣食無憂的體面生活,這不僅是中國的巨大進步,也是人類的巨大進步,中國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全世界的一件幸事,我們應該為中國的這種變化點贊。”
普西奇說,塞爾維亞政府和人民都樂見中國的經濟發展。“朋友是相互的,塞爾維亞把中國當成朋友,那是因為中國也把塞爾維亞視為朋友。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塞爾維亞,再次說明中國政府非常重視與塞爾維亞的友好關系。我相信這次歷史性訪問必將推動兩國的戰略伙伴關系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中國人民對塞爾維亞人民的好,我們都記在心上。”普西奇說,“在北約轟炸南聯盟的時候,中國政府和人民同我們堅定地站在一起,其中幾位中國朋友還犧牲在我們這里,他們是中國的英雄,更是我們的英雄。患難見真情。塞中兩國雖然相距較遠,但我們兩國人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相互尊重、真誠相待是我們兩國友好關系不斷向前發展的基石,中國永遠是我們的朋友。”
(本報貝爾格萊德6月15日電)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